這一提前千年加以保護起來,王況才不信過得千年後,其知名度會輸過黃石公園去。

巡山的人一去就是好多天,王況也沒那個時間去等他們回來,就只是交代了一下村裡的老者,把自己的大概意思說了下,沒錢沒關係,沒人也沒關係,一切都由建富酒樓先行承擔著。王況的身家有多少,如今估計除了林穎芝外,怕是沒人能知道了,就連王況都已經不在意這個,現在的財富對王況來說,只不過是一堆數字而已,既然錢花不完,那乾脆就拿來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也算是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一種回饋。

既然要有救助收容站,那麼就得有獸醫,人選王況也已經有了,就是那個被建富酒樓請來的獸醫,就許他一個牧司之職也沒什麼,不過一個流外一等的官員而已。對於救助站該如何運轉,王況也沒有現成的主意,後世的他,從來沒有去過任何的一個救助站,沒有經驗可以提供,但這沒什麼,還是靠宕牢村人自己去慢慢摸索更好,由他們自己摸索出來的東西,或許更適應這個時代。

有救助站,就得繼續修路,原來王況的設想是從房陵修一條可容一條馬車進山的路,現在看來可能是不夠了,既然有救助站,那麼隨著救助的動物越來越多,其在大唐朝野的知名度也會越來越高,尤其是那些整天之乎者也的學子們就更會存了獵奇的心理前來看那些他們原來只能從書本上看到的僅僅是名字的動物,而當前來遊玩的人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後,或許,將來富貴人家的女眷小孩都會前來觀賞。

還是人手,如今整個大唐天下,幾乎可以說有人聚居的地方就是個工地,全天下的人都在忙著在農閒的時間裡修路,修水利,修自己的房子,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當然是要先改善一下自己的居住環境和生產條件不是?因此王況有些一籌莫展,人哪!

還是徐國緒給出了個主意,不是明年春回鶻之戰就會結束麼?那麼現在的幷州大營裡必定有許多的回鶻俘虜,這就好辦了,將回鶻人送到南瀛州和北瀛州去做工,再將倭奴送到房山來修路,如此兩方面的人都是遠離了其故土,沒了反抗大唐的根基,失去了根基的他們翻不起什麼浪花來。而且,對於熟悉馬上生活和草原生活的回鶻人來說,到了東瀛山裡,那就是空有一身的勁,而且在東瀛,沒有大草原,沒有他們熟悉的馬,所以再是有想法也只能使在修路上,他們不熟悉山林,只能乖乖聽話,而倭奴呢,又不熟悉草原的生活,同樣也是隻能乖乖的任朝廷擺佈。

等到他們都按朝廷當初制訂的平民策脫了奴籍之後,就可以將他們分散開送到各地去,如此百年之後,他們這一代人或許還能記得自己是屬於哪一族的,根在哪裡,但他們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估計就會大半都忘了,而隨著時間越久,他們就會真正的融合到華夏中來,從此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什麼倭人,再也沒什麼回鶻人。

為奴者,是沒有工錢可拿的,朝廷和地方只需要給他們提供僅僅不會餓死的口糧就行,誰讓他們當初對朝廷仇視呢?失敗者就要有失敗者的覺悟,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而且,也是因為為奴者和平民之間待遇的強烈反差,同時又有著一根可以脫離奴籍的肉骨頭懸在他們的嘴邊引導著他們前進,那麼大多數的奴隸就會因為有了希望而不會生起反抗之心,想反抗的,只是那些個原本過慣了錦衣玉食的貴族,但這畢竟是少數。

以前這些人還可以透過掌握族中的政治及經濟大權來號令全族,但如今,他們已經失去了號令的資本,奴隸們未必會聽他們的,跟你幹可能還會死,也不會多吃上一兩口,而不跟你幹,老老實實的做工,說不定還有希望脫離了奴籍,從朝廷領到屬於自己的永業田,再努力上個三五年,也過上和大唐百姓們一樣的好日子,比以前還要好上百倍也不止,而跟著貴族們反了,就算成功了,也未必能比現在為奴好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