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九章 論局(第1/3頁)
章節報錯
“呵呵,陳國公說笑了,以陳國公的驍勇善戰及赫赫戰功,小小東瀛又怎麼能與您相提並論?陳國公您是沒見到倭奴的慫樣,要是見了,況就怕你到時候要失望至極,況曾有一言,即便只是派了我大唐平民過去,只要裝備了刀兵鎧甲,我大唐子民在倭奴面前個個都能以一擋三。”王況暫時還不想與侯君集走得過近,至少,在他還是依附太子的時候是如此。
事實上,侯君集並沒想反大唐,他跟著李承乾幹,無非就是想保住太子的位置而已,成望敗寇,勝了就在史書上留下濃濃的一筆,敗了則背上罵名,這不存在絕對的誰對誰錯的問題,唯一的區別,不過是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罷了,所以王況對他並沒什麼惡感。如果候君集真的有謀逆心,後來李世民也不會把他歸到凌煙閣裡去。
侯君集也聽出王況話語中的意思,那就是不希望他在東瀛插上一腳了,頓時心中有些懊惱,對一員武將來說,想要留名青史,那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百戰沙場,開疆拓土,立下不世功勳。已經幾年沒上戰場的侯君集,手早就癢得不行,所以,這才會厚著臉皮來找王況。
早些時日太子被禁足的原因,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太子不光是觸到了王二郎的底線了,也觸到了皇帝的底線,當今皇帝最看中的是什麼?那便是民生,而王況恰是皇帝實現其抱負的最重要關鍵人物,沒有之一!你跟王二郎對著幹,那不是打了皇帝的臉麼,所以,禁足已經算是輕的了。如果沒有長孫相公的點拔,侯君集還拉不下這個臉過來,不料卻是這個結果,頓時是失望到十萬八千里之外去了,人也一下沒了精神。
再一想到剛剛的那一幕,侯君集知道,今天算是白來了,正好和三駕馬車撞到一塊來,還有他的師傅李尚書,現在也沒幫他說個好話呢,想到這,就更是灰心,一下頹然的坐了下去,不再說話。
見侯君集領會到了自己不想他在東瀛上插一腳,王況也不大敢得罪於他,這也是一員勇將,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萬一,真的因為自己的到來,使的原本不可能成功的太子謀反有了成功的可能呢?太子沒有徹底的倒下,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於是笑說道:“陳國公也不妨看看大唐四周,東北有高句麗,北有回鶻,西南有南詔及吐蕃,西有安息、大食;西北有高昌等國,這些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尤其是高昌,其國主還是中原人……”說到這裡,王況就住口不說了。
李靖一聽這話,本來是閉目養神的他,睜開眼掃了王況一下,然後和秦瓊對視了一眼,又當他的悶罐子去了。
“建安侯的意思是?……”一聽王況這話,侯君集就來了精神頭,為帥之才,哪能聽不出這點話外音?尤其是王況先說東北,然後說北,卻一下跳過西北說到西和西南,把西北放到最後來說,如果他連這點細微的差別都感覺不到的話,也太和他的名聲地位不配了點。
“況並沒什麼別的意思,況只是覺得,所謂旁觀者清罷了。況就是那個旁觀者,縱觀我中原歷朝歷代,又有哪次不受了外族襲擾?這些外族,即便將其打趴下了,傷了元氣後,或許會老實個幾年甚至幾十年,但等他們養足了精神,恢復了元氣,又都會蠢蠢欲動起來。因此,對付這些異族的辦法,便是將其徹底的納入大唐版圖,將其子民打散了分散到全國各地去,不使其有聚居的機會,長久以往,則此族必為我漢人一脈,不再有任何後患。”還有一條王況是沒說的,那句是嚴格的戶籍制度,會使得這些人連個串聯的機會都沒有,出門必要路引,想出門都不方便,更不用說現在還沒有遠端的聯絡辦法。
這下侯君集就更明白了,連對外族都是如此,那麼對於還是漢人當王的高昌國來說(麴文泰,其祖上為漢尚書令鞠譚,麴鞠同宗),就更簡單了,既然是漢人為國主,那麼也算得上是中原一脈,大唐就更有理由將其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