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四章 討賊和定商(第1/3頁)
章節報錯
九月,重陽節前一天,朝廷對天下發布了《討賊詔》,正式將倭人列為“賊”,不需要解釋,詔書上說得很清楚,倭人長期以來,藉著遣唐使的身份掩護,在大唐各地大肆竊取大唐子民視為傳家的各種密技手藝,這些倭人仗著有這一層身份掩護,置大唐律法於不顧,強買強賣,強取豪奪,更令人髮指的是,當他們強取不成,便採用擄人的手段,種種惡行,視我泱泱大唐為無物,上不尊天子神明,下不敬大唐子民,此等行徑比之於賊還不如,是故,朝廷上下一致認為,有必要給倭人一個強有力的教訓,讓他們知道,凡犯我大唐天下者,雖寸土亦要其以百里之地償還,雖一民亦要其以一族來償還!
這可以說是李唐立國以來發布的措辭最為嚴厲的詔書,口氣之激烈,絲毫不給倭人以解釋的機會。與此同時,鴻盧寺的衙役們在詔書釋出的同一時間,早已經將在長安的各個倭人派來的遣唐使全部拿下,都給送進了長安和萬年兩縣的大牢裡,一時間這兩處的牢房是人滿為患。
也是幾乎在同一天,中原各州都將在其境內活動的倭人遣唐使全部拿下,朝廷之所以拖延到重陽節前一天才釋出詔書,就是要事先派人到各州各道去通知,等到中原各州都得到通知了,統一行動,立馬拿下,而等到偶爾有那麼一兩個漏網之魚想要通知更遠的地方的同伴時,朝廷的詔書卻是比他們還要快上幾天,也就來不及了。
一時間,長安城裡,那些番外來的客商是個個惶恐,和大唐人打交道,再也不敢如以前那般的討價還價,他們也怕啊,怕這一討價還價,就有可能會被扣上一頂強買強賣的帽子,倭人以前不是很趾高氣揚的麼,現在看看,下場如何?甚至有的西域商人已經開始打起了退堂鼓,準備這一票生意做完後,再也不來了。
但隨後,朝廷的又一紙《定商詔書》讓這些人的心安頓了下來,詔書再次重申了朝廷堅決保護正當經商的番外商人權益,同時也規定了,每年上繳稅收的前幾名,可以得到大唐榮譽子民的稱號,其在大唐境內的行為,享受大唐子民同等的待遇。同時,若是有大唐地方和豪強,藉著這次《討賊詔》的機會大肆欺壓進行正當貿易的番外商人,朝廷將嚴懲不怠。
榮譽子民這個詞非常的新鮮,絕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聽到,並不能理解這個詞的含義,因此得到訊息的番外商人們也顧不得生意,第一時間就把鴻盧寺給圍了個水洩不通,都想知道,這個稱號究竟有什麼好處。這是好處是肯定的,否則朝廷不會在詔書裡堂而皇之的提出來,大唐朝廷的信譽度,還是值得信賴的,不會拿這麼大的事情來和商人們開玩笑。
讓這些番外商人驚奇的是,鴻盧寺門口的長案後,坐著負責解釋這一條令的竟然是一個少年,有那常住長安的,稱得上是“大唐通”的商人一眼就瞧了出來,這個少年的衣著,只是個秀才,可他們納悶的是,這少年的腰上,竟然繫著只有皇親或者說是隻有得了大功勞之人才能系的綴玉銀腰帶,上面的玉可不是普通的玉,六塊羊脂白玉,帶扣呢,也不是銀的,而是迄今為止只有少數人才得了賞賜的璃帶扣!
璃瓶的價格這幾年是年年下滑,西域來的商人們這些年也總算知道了,大唐有了新的燒璃技術,燒的璃瓶比西域來的還要大,還要漂亮。但璃帶扣,雖然是不難燒,卻是尋常人不能也不敢燒的,這是一種象徵著極高榮譽的標記,就連皇莊裡的工匠,那也得接到聖旨後,在工部及內府派出的官員的監督下燒造,而且燒完後馬上要當著面將模具給搗毀了,所以說,每一塊璃帶扣都是不同的,也是唯一的。
這個少年究竟是誰?要說他是皇親,可沒聽說過皇親還需要去考功名的,只要是皇親,在皇家的族譜上能查得到的,都能至少得個有品級的散官,不管是文還是武,都是可以世襲的,這可比那些辛辛苦苦的寒窗十年苦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