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況把眼睛又瞄上了紅菇,紅菇,閩北話叫蛀菇,因其和其他菌類相比,更容易被蟲蛀而得名。為什麼蟲子更喜歡紅菇?這個在王況看來,很好理解,營養豐富麼,自然就更容易招蟲子喜歡。

夏天,也是紅菇的採摘季節,但不如春末的多,採的紅菇也不如春天採的好。

這個時候,紅菇還基本沒有人吃,因為其顏色太過鮮豔,長得和毒菌差不多,所以是沒人採的。事實上,本身紅菇也是不好辨認,因為還有一種菇,俗稱滿山紅的,顧名思義,滿山紅,那就是滿山都是。滿山紅和紅菇長得非常的像,長在地裡很難辨認出來,雖然滿山紅是沒毒或者說微毒(好像還沒出現過吃滿山紅出事的,但其味微苦,以王況的理解就是,有苦味的菌肯定也是有毒的,只不過是毒大毒小罷了),但比起紅菇來,那就是紅菇算山珍,滿山紅只不過是路邊的野草。

曬乾了後,真紅菇的腳是皺巴巴的,很難看,滿山紅的腳則是光滑的,真紅菇是紅得發紫發藍,連菌腳也是微紅的;而滿山紅只是鮮豔的紅,有的滿山紅菌邊和菌腳甚至是白的;真紅菇燉湯是甜的,滿山紅燉出的湯則沒甜味,甚至有些發苦,菇吃到嘴裡也是微苦的。雖然二者燉出的湯都是紅的,但味道卻是絕對的不同(現在市面上能買到的紅菇,裡面至少摻了一半的滿山紅,所以灰雀從不在超市裡買,都是回到老家去買的,去村民們手中直接收,一斤紅菇幹就要三四百了,超市裡一斤才二三百,可能麼?)。

自然建安人乃至於唐興,建寧等地的人都又被髮動了起來,這時候田裡面基本沒什麼可忙的了,有也就是鋤鋤草,趕趕鳥雀或是放放水而已,就等著秋收了,大家閒著也是閒著,這回就是大人往山上走了,小孩子則留在家裡看著家或者是去田裡看看。

第一天,大家都沒采多少,因為小東家說了,有一種菇和紅菇很像,因此要他們自己小心些採,採了回來後經小東家辨認了後,才做數,以後就按這個去採,就不會錯了。當然了,基本沒人吃不等於絕對沒人吃,有的人家裡因為困苦,所以是常到時令了就回上山採菌的,也會辨認,因此這些人第一天是採了許多回來。

紅菇是絕對沒辦法人工培育的,至少,到王況穿過來之時,還沒聽說過誰有本事人工培育了紅菇出來。王況本來對人工栽培菌類也是不懂,加上這時候山上野生的菌類也是非常的多,人少,山多,林多,不管你怎麼摘,每年都是非常的多,犯不著去人工培育。而且,人工栽培的東西,除了產量高,個頭大外,其口感,味道都要比野生的差了許多,所以,王況也不想費這個氣力去搞人工栽培,只要將山林保護好了,還不是想要多少山珍就有多少山珍?

就比如說春筍冬筍吧,一到季節,遍地都是,吃得建安人都不愛吃了,也是非常的便宜,一斤冬筍,一兩文錢都不要,還不一定有人會買,相比之於後世十幾二十幾一斤,恐怕此時候的唐人都想象不到後世這麼賤的東西竟然能賣如此高價。不要說這個時代,王況都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一斤冬筍也才幾分錢,而一斤肉就要幾毛錢,沒想到十幾年後,冬筍賣得比肉還貴。

這其中,以前的交通物流不順暢是個原因,但何嘗又不是山林植被被破壞的後果呢?

既然自己來了,那就盡點自己的力量吧,不敢保證說一定能做到好,但去做了,總比不去做要強得多。再說了,自己在建安乃至建州,都只要動動嘴皮子就成了,又不用自己親歷親為。哪怕是隻養成個保護山林的習慣,那也是好過讓人隨意濫砍濫伐許多。

所以,建州出臺的政令都基本上貫穿了一點,那就是山林絕對不允許輕易的去動,要動,那也得經過批准,即便批准了,那也是要毀一種三,這是基本政策。

這回那些酒樓客棧學乖了,富來客棧收紅菇,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