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官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人精,岑餘子見王況仔細的打聽上中下縣令和上中下州刺史品級的差別,再一想,一個建安小食就讓建安擠入中縣之流,那倘若只要王二郎肯出手,唐興升到中縣應該也不是很難,如今自家和王二郎可算是有了點關係,若是自己還在唐興的話,王二郎看在慎家的分上,說不定會出手相幫,那麼別說是中縣,要是幾個縣令聯合起來形成共識,成為上縣也是大有希望的,可莫要就這麼憑白的浪費了機會,把唐興就這麼拱手讓了人,如今的唐興,也有不少的人在做建安小食的,這要以後做的人多了,還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成,某不能走,得留下來,樹是自己幫著王二郎種下的,可別被人摘了果子去。在唐興任上直接升品,那就是實打實的鐵板一般的政績,比起靠關係升的官來,坐得更是穩固而且安心。

當下,他也沒等王況試探,立即表態,若是宣德郎有意造福建州百姓,他也不走了,明天就去吏部說明自己想留任的意思。

這可是一塊大蛋糕!程處默和尉遲保琳也不是傻子,當下一琢磨就知道王況打的什麼主意,這一個州從下州升格到中州上州,所有的官員品級都會跟著往上提,絕對是比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還厲害的升官方式,要知道,一個州里,連帶著下面的縣,文武兩個系統大大小小也有一百多個位置,那是一百多人同時升官啊,多壯觀的事?以王二郎撈錢的本事,那點子和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的,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一個下州而已,能有多少人口?隨便一出手,不說別的,光就把辣椒種植給推廣開來,造福一方那是輕而易舉的。不行,這樣的熱鬧少了某怎麼能成?某也得分一杯羹。

於是這倆活寶就心急火燎的回去找自家老頭去了,他們自己是不用愁,可以繼承老頭子的爵位,可下面還有弟弟呢,還有族人呢,怎麼地也得安排幾個進去不是?至於說建州原來的文武官員,找個稍好點的位置調了去就是,也沒虧待他們,他們要是能認識到王二郎的能力,自然是不肯走,那樣的人也犯不著為難,留下來也是個幫手;若要是沒這般見地的,留下來反而可能成為礙手礙腳的絆腳石,這樣的官員,許他們更好點的位置,能調走就調走,空出來的位置就自個幾家分配,豈不妙哉?

於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吏部的官員很驚訝的發現一個問題,先是那個唐興縣令明明有可以到中原的一箇中縣當縣令的機會,卻是死活不去,賴著不走了,甚至揚言,若是非要調他走,他就辭官不做。結果那個中縣縣令自然是被吏部某中層官員的一個關係戶順理成章的笑納了,岑餘子還是繼續做他的唐興縣令,自然一個拒不受命令的處分是少不了的,好在他是拒絕左遷的機會,所以處罰並不重,只罰了他三個月的薪俸,若要是拒絕右遷的話,那搞個不好連官都會丟掉(以左為尊,左遷則是升遷,右遷則是貶拙)。

接著唐興縣拒絕左遷後,就有幾個國公家的前來活動,有的是要從長安放著清閒官不做,非要跑到建州去做官,甚至答應和建州原來的官員互相換個位置;有的則是要從中縣或者是離中原更近的下縣調到建州去,哪怕為此降級也在所不惜。開始的時候,一切的運作還是瞞著上面偷偷摸摸的進行,但隨著要求調換位置的官員越來越多,引起了上層的注意,連杜老頭也過問起了這事,最後杜老頭覺得事關重大,和房老頭一合計,捅到了李世民那裡。

“這個王二郎究竟想幹什麼?”李世民聽了倆老頭的稟報,迷惑不解,想都不用想,那幫想擠進建州的人肯定是衝著王況去的,這些個小傢伙,都是和程家,尉遲家或是秦家有瓜葛的人,其中甚至包括了程家和尉遲家的兩個剛封了爵的小子。這個王二郎倒底給他們施了什麼迷魂計?讓這幫傢伙寧可放棄在長安的家和舒適生活,或者是品級而想方設法也要擠到建州去呢?建州到底有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