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風雨欲來(第1/3頁)
章節報錯
夏天,其實過得很快,惱人厭煩的蟬都沒鳴叫幾天,就漸漸的安靜了下來,稻田裡的稻穀早就灌滿了漿,一粒粒圓鼓鼓的,眼看著,又是一年好收成。不僅是稻穀,番薯和米仁都是長勢喜人,辣椒也是如此,放眼望去,辣椒地裡是紅彤彤的一片,還沒到秋天,就已經開始有許多辣椒泛紅了。
今年天公作美,不光是建州,其他地方的糧食長勢都非常的喜人,雖然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是秋收時節,北方還會更晚一點,但今年的大豐已經是不可阻擋。
建州今年更是人人臉上喜氣洋洋,許多人家種的柰果樹都有了好收成,被王況以一斤十文的價格收去了,少部分送到長安去,大部分則用來做水果罐頭了,而種甘桔的人家,也收到了富來商行的預訂。細心的人發現,但凡是家中有種了多棵花梨的人家,今年的收入都要比去年翻一番還多,而那些沒種花梨的,則變化不是很明顯,一時間,傳言四起,說那花梨果真是聚財之木,許多沒種花梨的人,紛紛的抗起鋤頭上山去找樹苗去了,想趕在秋收前先找到樹苗,先移植個一棵兩棵的,其他的則做好記號,標記給別人看,這是有主的樹苗,等到明年春天再來移植。
其實,這不關聚財不聚財的事,也不是王況的有意安排,家中有花梨的人,大多都是房前屋後空地不少的,有空地,又相信他們的小東家,自然就會去種花梨,同樣的,也是因為有空地多,也就多種了不少柰果樹,收入當然會增加不少,而那些沒種的,基本都是家中空地不多,有的又因為信風水的緣故,以前種的老樹捨不得挪了,因此在是信風水還是信小東家這兩個問題之間猶豫了許久,最終是選擇了先保持不動,觀望一年兩年再說,現在一看,還是信小東家來得現實些,就都開始準備了,不僅要種花梨,也要種柰果,以後凡是小東家讓大家種的,將再也不能錯過了。
歷史的車輪,終究是偏向了,王況第一次知道,歷史的改變,竟然能引起氣候的改變,不光是本來應該在去年七月發生的谷水氾濫和大河決口都沒發生,就是本應該在今年春發生在松、叢兩州的地震也沒發生,這都是歷史大事件,就這麼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讓一直關注這兩個災害的王況吃驚不小。
為這兩個災害,王況可是做了不少準備,結果最後就好象是一拳打在了棉花堆上,無處著力。也幸好,沒人知道王況為這兩個災害做準備,不然,這時候肯定會有人說王況故意危言聳聽,擾亂民心了。
不過有一個人,卻還是嚴格的按照歷史這個編劇的安排,走完了他的一生,這就是和歐陽洵、諸遂良及薛稷一起並稱“四大家”的虞世南。李世民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虞世南因為身在人才輩出的貞觀年間,所以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其真實地位差距不少,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但其兄虞世基可是個厲害人物,曾經在前隋任建安王法曹參軍事,煬帝時為內史侍郎,專典機密,參掌朝政,名聲顯赫一時。
王況本來和這些文人都沒什麼交集,他們搞他們的文,王況搞自己的吃食,兩不相干。但這次,因為王冼在長安鬧得動靜不小,又得了諸遂良的指點,算是有半師之誼;兼且其兄虞世基曾供職於建安,所以,虞世南對建安出來的王冼也是頗多看顧,沒少為王冼在世族豪門中造勢。在得知其去世的訊息後,王況特地著人前往長安弔唁。
本來王冼就去弔唁過了的,但王況弔唁卻是不同,王冼弔唁是以個人身份,但王況弔唁則是代表了建安王家。這麼一來,又一次的加深了朝中各大佬對建安王家的印象,再一次的落實了王況對那些肯看顧王家人的回報的說法,這可是王況第一次派人到長安弔唁逝者,要知道,六月,虞國公溫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