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各國代表陸續就坐後,會議正式開始,先是由主持人發言,

“感謝各位各國政府派員參加今天的會議。

今天會議的主題有三個,

一,是通報最近熱議的未知天體的最新的情況;

二,是該天體可能給地球造成的災難;

三,討論接下來的應對方案。

這個星球,首先由龍國天體物理所發現,並通知了其它各國天文臺,由其牽頭對這顆星球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和軌道計算,有請龍國代表黃漢洲先生介紹下最近研究進展。”

大會所有的目光都轉向龍國這邊。黃所長拿著講演稿篤定地走向講臺,

“大概一個月前,我們的龍京天體物理研究所,在柯伊伯帶發現有一個未知天體進入太陽系,根據我們的觀測和計算,其質量大概與地球相當,其軌道為偏心率極大的橢圓形。

這顆星球進入太陽系後,其軌道與太陽系的大多數的行星只產生輕微的引力擾動,但不幸的是,它可能極大地擾動地球的執行軌道,並因此極大地改變地球環境。

兩個星球交匯的時間應該在5年後。我們目前還無法對其如何影響地球的生存環境的程度做出準確估計。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屆時人類的生存條件將面臨極大的挑戰,甚至有可能造成生物大滅絕。

這一點,我們已經與世界絕大多數天文臺和研究所的觀點保持一致。”

黃所長的發言簡短扼要,因為在座的很多專家學者,實際上,都已經大致瞭解了該行星的詳細情況。

黃所長說完後,各國代表紛紛提問。

一個天竺的教授說,“我們國家的天文臺告訴我說,交匯時間是5年零1個月,也有其它國家的天文臺說是5年零4個月年,請問交匯時間到底是多少?”

黃所長回答,“關於最後期限,其實是在5年至5年零4個月之間,之所以有這樣的差距,主要是因為,各國對未知天體的的職業判斷和估計有所不同。隨著觀測的持續進行,更精確的時間以後會予以公佈。如果人類制定應對方案,謹慎起見,我們建議使用較短的期限,5年。”

“為什麼以前沒有發現這顆行星?”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們跟其它的同行有交流過意見,大概有以下三種情況:

1這顆未知天體本就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由於其公轉週期非常長,導致人類自有記載以來,他並沒有出現過。

當然,關於這點,還有些爭議。一些學者認為,但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因為幾千年前的全世界的古人對星空已經開始觀測了,而且如果其軌道是橢圓的,其位置變化相較於其他的行星,有非常特殊的運動軌跡,很容易被發現,古人應該會有記載,但是目前,我們並未查閱到相關的記載。

2第二種可能性,這顆星球原先遠在奧爾特雲,由於距離太遠,照射到其表面的太陽光極為微弱的,因此我們並沒有發現它。但是在其公轉過程中,可能與一顆體量較大的小行星相撞,導致其偏離了原先的軌道。目前,專家一致認為這種可能性是最大的。

3還有一種可能性,它是被某個恆星系甩出去的一顆漂流行星,然後闖入太陽系。目前只是猜測,沒有任何證據和跡象支援這種猜測。 ”

“有沒有可能在不影響地球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前提下,僅靠技術進步就去應對這次所謂的‘末日危機’呢?”

“不同以往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災難,比如地震,颱風,海嘯,龍捲風這些自然災害,我們這次我們遇到的是天體災難,前者在後者面前完全不值一提。若這顆星球靠近地球,必將是史無前例的一場大災難。

目前人類科技的基礎理論已經有100多年沒有實質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