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作詩打臉(第1/4頁)
章節報錯
見狀,李恪無奈解釋道:“妹夫,老程家各個都是異種,就沒有一個循規蹈矩的!”
“別人說了這話或許就是大逆不道,必定被御史言官彈劾,可若是程家人說這話,沒人當回事兒,放心吧!”
言語之間,李恪拉著楊帆並肩進入樓內。
大概距離宴請的時辰已經臨近,此時樓內的已經有了好一些人。
見到楊帆跟著李恪進來,大家都站起身行禮道:“見過吳王殿下。”
原來,樓內都是一些平素認識的人,諸如岑文字、程懷亮之類的……
剛剛說話之人,便是程懷亮!
程懷亮在歷史上沒什麼名氣,也不怎麼受關注,但是他老子程咬金那可是大大有名。
因為程咬金的功勞,程懷亮貞觀七年(633年)受封東阿縣公,食邑一千戶。
之後奉詔迎娶唐太宗第十一女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賢),當時清河公主時年10歲。
程懷亮歷任左衛中郎將、岐州刺史……等職。
因為有程咬金罩著,程懷亮的一生既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也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
大家之所以沒有計較程懷亮的話,除了老程家都是口沒遮攔的性格外。
最重要的是,程咬金這個話事人並沒有選擇站隊,而是始終站在李二陛下身後。
這也導致程家並沒有受到皇帝的猜忌,可謂是深得明哲保身之道。
要知道,歷史上無論是忠貞之臣,亦或是奸佞之臣,都會選擇投靠某一勢力。
可是貞觀一朝,偏偏就有這麼一個人讓你生不出懷疑之心。
這也是為什麼程咬金歷經幾任皇帝,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
程咬金在不同的時期,在不同的環境下,在不同君王的手下,都能扮演不同的角色。
原歷史中,程咬金在李淵手下,他是一個佞臣,而在李二手下,他則是一個忠臣,在武則天手下更是如魚得水。
可以說整個唐初時期,真正能夠得到善終的名臣名將,除了老程,可謂是鳳毛麟角。
更奇特的是,程咬金佔山為王當過土匪,做了不少禍國殃民的事兒,可謂是一個大壞蛋。
而降唐後,不僅屢建戰功,還變成了忠直良臣,成為幾任皇帝最信任的重臣之一。
這樣的人誰敢惹?
歷數華夏幾千年,又有幾人能夠做到他那樣?
稱他為千古奇葩也不為過!
程咬金這個人就像是謎一樣,誰也搞不懂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到底在想些什麼,更不知道他下一步會做什麼。
程咬金這樣的人一般人當然不想惹。
隨著楊帆到來,大家分桉而坐,隨著賓客陸陸續續趕來,卻多了一些楊帆不認識的。
看來這些人是新投靠在李恪麾下的,想來李恪也有將自己的班底藉機與楊帆親近一番的意思。
這些人剛出入官場,名聲不顯,但假以時日,想必會是帝國之才。
假如楊帆能夠幫襯一把,定然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不一會兒功夫,廳內熱鬧了起來。
岑文字顯然是李恪的絕對支持者,也是李恪麾下的一號人物,端起酒杯說道:“萬年縣公果然與眾不同,居然以官位吸引人才,還能撈一大筆,難怪能夠富可敵國。”
“不過,你楊帆早就有花不盡的金銀財寶,亦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何必去江南趟那趟渾水呢?”
程懷亮聞言也說道:“是啊,江南士族早已放出話來,等萬年縣公一到江南,必然會聯合狙擊,讓你灰熘熘的回來,看來縣公此行前景堪憂啊!”
雖然楊帆與程處默很熟悉,但對於這個程府的二公子,楊帆卻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