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李二陛下一直待在驪山行宮內,連奏摺都已經不再批改。

長安城中甚至傳出了李二陛下病危的訊息。

畢竟,一連幾天,宮中的御醫都被請到了驪山行宮之中,不免讓人猜測。

夜幕已深,漆黑的夜籠罩大地。

驪山行宮內只點了一盞油燈,顯得有些昏暗。

李二陛下躺在軟塌之上,一動不動,看起來宛如生了重病一般臥床不起。

李君羨在門外通報一聲,便隱隱聽到輕輕的一聲嗯後,便悄然邁步走進了行宮內。

卻見李二陛下此時已端坐在床榻上。

李君羨行了一禮後趕緊說道:啟稟陛下,這幾日那些番僧一些切常,如同往日一般呆在丹房裡煉丹。

不過,今夜亥時一刻,卻有一名番僧偷偷外出,屬下讓百騎跟隨,此人與漢王府的一名僕人見面後便很快回來,並沒有與其他人接觸。

漢王李元昌?

李二陛下有些意外,但是想了想,覺得又在意料之中。

這位七弟可藏得真深啊!

自從讓李元昌從封地回到長安城反省,這傢伙一直深居簡出,還以為他認識到了錯誤,哪知道這些番僧會與他牽連。

看來這個七弟所圖不小啊!

其實,引蛇出洞的計策是前幾日楊帆提出來的。

在楊帆看來,既然這些番僧利用這麼長時間算計李二陛下,後面必然有推手。

於是讓李二陛下加大了食用丹藥的劑量,讓番僧真的認為李二陛下已經病入膏肓,從而讓幕後之人放鬆警惕。

果不其然,這些人這麼快就露出了馬腳,顯然是認為李二這個皇帝快不行了。

本來以李二的性格,是不可能完全相信一個人的,畢竟很容易出問題。

假如楊帆想對付對手,那他李二很可能被利用。

之所以如此信任楊帆的計策,一方面是李二對自己掌控力的信任,另一方面那也是因為楊帆的政治智慧。

雖然楊帆平時很衝動,但對於朝中的爭儲和站隊從來都不參合。

即使是面對他這個皇帝,也是經常敢頂撞,是一個對事不對人的傢伙,這樣的人不可能為了構諂對手而設局。

最主要的是,楊帆既不過分親近某一位皇子,也不刻意的交好皇族,很懂得避嫌。

這也是令李二陛下很滿意楊帆的地方。

既然身為臣子,該管的事情要管,不該管的事情,那就離得遠遠的。

皇位是皇帝的,皇帝想要讓給誰,皇帝一言而定,大臣可以建議,但是大臣絕對不能站隊,這是底線。

在這方面楊帆就做的很好,這也是楊帆很得李二信任的原因。

因為他知道,此次想對付他李二的人定然是皇族中人。

因為他這個皇帝駕崩,只可能是皇族中人能登上皇位。

也只有這種人才會處心積慮的算計他這個皇帝。

見皇帝半晌沒說話,李君羨忍不住再次說道:陛下,既然李太史從天象中看出異常,根據萬年縣公的算計又找出了幕後之人,那微臣建議,應當提前動手,把相關人等捉拿歸桉進行問訊?

另外,如今關於陛下的風言風語讓整個朝堂震盪,陛下應當儘快回宮穩定朝局,況且,此地禁衛不足,並不能保證陛下的萬全。

作為皇帝的特務頭子,李君羨當然知道李淳風的那番話。

更主要的是,李二被人下毒,他這個禁衛首領居然沒發現,如今有了進展,當然得防患於未然。

至於會不會冤枉其

他人,那就不是他該考慮的。

在李君羨看來,此次皇帝已經在驪山行宮中待了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