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君羨的遮遮掩掩,李二陛下有些不悅,皺著眉頭問道:“是否查出有其他幕後主使?”

李君羨有些惶恐,趕緊解釋:“經過排查,軍器監有三名工匠和兩名官員涉及這些弓弩的販賣,這些弓弩都是報廢之後秘密轉移出去的。”

“據軍器監這些人所言,他們只是為了謀些錢財,販賣的弓弩也是由不同的人購買,他們並不知道、也沒有參與刺殺吳王殿下與忠義侯一桉。”

“不過,經過偵查,軍器監這些人之所以產生販賣報廢弓弩的想法,是褒國公二公子段瓘從旁引誘所致,但段瓘屬於功勳之後,沒有確鑿的證據,末將不敢隨意抓人。”

吳王李恪與忠義侯楊帆兩人在秦嶺一帶光天化日之下被人伏擊,所用的武器還是大唐軍中的弓弩。

若不是楊帆的親衛強悍,又加上楊帆與李恪兩人的運氣比較好,早就被射成刺蝟了。

現在據事發已經過去十幾天,可李君羨所帶領的百騎卻還沒把來龍去脈搞清楚,更不用揪說幕後主使了。

如今李二陛下特意叫他今天前來彙報,又見李二語氣有些不悅,怎能不讓李君羨誠惶誠恐。

所以只能把調查情況出來。

長安城內勳貴林立、世家縱橫,百騎即使是作為皇帝的情報機構也不可能為所欲為。

楊帆聽完後若有所思,也能夠理解。

百騎作為大唐的特務組織,情報能力當然不可能很差。

只是因為各方面的因素有些束手束腳不能全力施展。

這些百騎當然不可能與後世的錦衣衛一樣為所欲為。

要知道大唐御史臺的那些官員可不是吃乾飯的。

李二陛下他們都敢指著鼻子罵,李君羨不敢亂來也理所當然,調查結果沒有多大的進展也就能夠預見。

不過,百騎調查的方向顯然是對的,只是受到的阻力不小。

李績撫著短鬚插話道:“購買弓弩的人可曾追查到?”

弓弩這等殺傷力巨大的遠端武器其實一般人很少用,私自持有還會受到官府的追究。

像這種雞肋的東西普通人根本不會去購買。

如果從購買人入手,或許可收到意外的驚喜。

李君羨有些尷尬地說道:“某亦曾追查購買人的來歷,但並無發現,因為這些購買人連續轉了十幾手,根本查不出這些弓弩最後流到了哪裡!”

即使沒有做情報的經驗,李君羨怎會想不到這點?

可想歸想,真要從轉手十幾道查出最後持有之人,簡直難如登天!

更何況裡面的一些人涉及到了很多權貴。

例如像段瓘這類的勳貴二代,沒有確鑿的證據,即使李君羨也不敢隨便抓人審問。

聽到李君羨的話,李二陛下額頭上的青筋直冒,隱隱有爆發的預兆。

科舉制度的改革受到了世家的極力反對,刺殺朝中親王和大臣的桉子又沒有進展。

一樁樁,一件件當然讓李二陛下如梗在喉。

諾大一個情報機構,搞了十幾天,卻連幕後主使之人都找不出,確實讓李二陛下失望。

李君羨在戰場上勇勐無敵,看來卻非是情報組織的人才。

當初之所以選擇李君羨作為百騎的首領,只不過是因為他忠心罷了。

唉,有得必有失!

這世界又有誰又文武全才、樣樣精通呢?

心中雖然這麼想,不過李二陛下的眼神便下意識的轉到楊帆身上。

這傢伙正倚靠在殿內的柱子旁,眯著眼,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

在如此重要的場合,楊帆居然昏昏欲睡,不知為何,李二陛下瞅著這幅模樣就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