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理想(第1/2頁)
章節報錯
色季拉山,屬於念青唐古拉山脈,是後世西藏東部與中西部的分界帶,也是尼洋河流域與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嶺。
登臨色季拉山的山口,可以觀看日出、雲海、無際的林海以及遠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
此處作為苯教的聖地,為後世西藏四大神山之一。
突然,寂靜的山道上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踏破了群山的寧靜。
遠遠望去, 幾千鐵騎如滾滾洪流,黑壓壓一片如烏雲壓頂一般快速的吹向色季拉山山口。
剛至山口處,領頭之人便韁繩一提,身下的戰馬仰起雙蹄朝天長嘶,人馬立即穩穩的停了下來。
如果有人看見,定會驚訝此人騎術精湛。
停頓妥當,領頭之人大手一揚, 後面飛弛的幾千鐵騎同樣穩穩當當的停住。
如果讓懂得行軍之人見到,定會讚歎這支訓練有素的騎兵。
對於這樣的表現, 領頭之人好像早已司空見慣,注意力反而被巍峨的群山給吸引住。<huba.
遠處山頂白雪鎧鎧,霧氣沸騰,好一副飄飄仙境。
近山處,杜鵑花滿山遍野,紅的、白的……萬紫千紅。
雖然有一些杜鵑花已經開始漸漸凋零,卻能看得出不久前的榮光。
領頭之人一個飄逸的身姿翻身下馬,而後把面罩掀了起來,定睛一看,這不是忠義侯楊帆麼?
松州城距色季拉山有接近一千公里,兩天前楊帆還在松州城,現在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原來,自長孫衝前去向侯君集出謀,讓前鋒營共同夾擊噶爾.欽陵贊卓所部。
不知為何, 噶爾.欽陵贊卓第二天便率領著大軍掉頭撤退。
因為噶爾.欽陵贊卓行軍進退有度, 交替掩護,侯君集只能眼睜睜看著吐蕃大軍從吐谷渾方向撤軍。
心有不甘的侯君集為了消滅吐蕃最後的有生力量, 特令駐守在松州城一帶的楊帆率左營繞道阻攔吐蕃大軍的撤退。
因為吐蕃大軍主要是騎兵,撤退的速度很快,為了趕在噶爾.欽陵贊卓之前到達邏些城,楊帆只得讓左營三千多名將士一人雙騎日夜兼程,以期切斷吐蕃大軍的退路。
畢竟,一旦讓噶爾.欽陵贊卓率領大軍從邏些城進入草原,到時候想追也追不上了。
可從松州城到邏些城總共將近二千公里,左營將士已經馬不停蹄跑了兩天兩夜,這就是為什麼楊帆出現在色季拉山的原因。
幸好楊帆發明了馬蹄鐵,要不然這些馬匹可能早就跑廢了!
翟長孫、蘇定方、王孝傑等將領見楊帆停了下來,迅速上前問道:“將軍,停下來所為何事?”
楊帆揮了揮手道:“讓眾軍原地紮營。”
說著,眼神不由飄向巍峨的群山,高聳的色季拉山上,向下望去,花海絢麗、耀眼壯觀;
向遠處望去,起伏綿延的大山蓊蓊鬱鬱,在層層綠樹中奮力擠出身來的杜鵑花, 似一簇簇燃燒的火炬燃紅了沉寂的大山, 是那麼的優雅,那麼的動人, 那麼的浪漫。
山間蘊含著一股股靈氣,洋溢著一種水靈靈的韻味,描繪著一縷縷紅豔的勝景。
在這種全方位的視覺衝擊下,讓楊帆不由驚歎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神來之筆。
難怪色季拉山能成為後世讓人流連忘返的旅遊聖地。
此時楊帆很難表述出在雪山清水間的杜鵑花是何等的清雅脫俗。
這裡不僅有著雪的點綴,還有那冰雪中杜鵑花的嬌羞之態,藏在深山林叢裡的杜鵑花彷彿有著一種神秘感。
有著水的靈動,山的高大,還有那一份寂靜的神秘,讓人如痴如醉。
這讓楊帆不禁心曠神怡,內心也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