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人比人氣死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貞觀十一年九月,北風呼呼的刮,長安城已提前進入冬日的寒冷。
寒風不斷吹打著已經染紅的楓葉,樹葉隨風飄落,讓整個長安城顯得有些蕭索。
街道上的行人縮手縮腳顯得行色匆匆,是乎想趕在寒風吹到臉上之前享受家的溫暖。
正在此時, 傳來一陣呼喊:“八百里加急,閒雜人等趕緊讓開……”
隨即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由遠及近,朝著皇城飛馳而去。
皇城之內,政事廳!
李二陛下端坐於首,面前的桉几上正擺放著幾份奏摺。
此時李世民正捧著一份奏摺正看得入神,時而虎目精光閃閃, 時而眉頭微微蹙起, 可以看出他此時的心情並不平靜。
這樣的狀態已經保持了一個多時辰了, 能讓一向榮辱不驚的李二陛下如此失態,可見奏摺內容的震撼。
一眾大臣即使跪坐著有些腿腳麻木,氣血不通,卻也大氣不敢喘。
尚書左右僕射房玄齡與高士廉閉目養神,猶如老僧坐定。
要不是時不時用手撫一下頜下的鬍鬚,還以為他們睡著了!
衛國公李靖與英國公李績正襟危坐,身板挺直,還是一副將軍的作派。
趙國公長孫無忌不時抬頭觀望,好像在揣摩李世民的心思,只是不時輕呷一口茶水顯示了內心的煩躁。
中書侍郎岑文字站立在一旁,全神貫注,深怕聽露了李二陛下的聖御。
屋外寒風瑟瑟,廳內沉寂而壓抑。
其實在座的眾大臣都已經大致知道李二陛下面前奏摺的內容, 畢竟上報給李世民的奏摺都要先經過他們的審驗。
如果按照程式, 李二陛下只要確定同不同意他們商議的方桉就行,哪知卻被李二陛下直接留了下來,這讓他們深感意外。
又過了好半晌,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摺,銳利的眼神在眾人臉上一一劃過,這才緩緩的吐出了一口氣,沉聲問道:
“此次出征吐蕃,大唐威武之師壯我國威,朕心甚慰,同時也暴露了許多的問題。”
“這幾份奏摺內容繁多,不宜全部馬上做出決斷,諸位且先說說侯君集御下不嚴、放縱士兵燒殺搶掠邏些城百姓一事如何看待?”
話音剛落,英國公李績便開口道:“侯君集放縱士兵燒殺搶掠投誠百姓,致使全城大亂、軍紀廢弛,影響極其惡劣,將會導致大唐日後的征戰極為艱難,臣以為,應當押解侯君集回京交由大理寺審理,以正軍紀。”
大唐軍方各將領,其實並不是一團和氣,侯君集與李績一向不怎麼對付。
雖然李績的官職更高, 資歷更深, 但侯君集依仗李二陛下的寵信, 一向不將李績等瓦崗降將放在眼裡。
甚至時常與旁人拿李績降將的身份說事,言語中頗為不屑,是以兩人的關係極為冷澹。
當然,話又說回來,鉅富之家出身的李績,又何嘗瞧得上一身痞氣的侯君集?
因此,雖然李績一向以低調內斂的性格著稱,但有機會能夠打擊到對手,李績當然不會放過,何況這也是證據確鑿的事。
此次西征,李二陛下任命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統帥全域性,大家都以為這次是一次刷功勳的好機會,哪知侯君集卻捅出了一個大婁子,李績又怎能放過?
對於侯君集的縱兵行為其實大家還是有些不解的,畢竟以侯君集的資歷和地位還達不到‘自汙’的地步,都顯得不可思議,這也太目無軍紀了!
別人可以落井下石,但長孫無忌卻不行,畢竟同為太子陣營的人,兩人一文一武,可以說是太子李承乾的左膀右臂。
如果侯君集倒下,相當於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