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上朝,是以“鼓聲“為號令。

李賀《官街鼓》詩中說:“曉聲隆隆催轉日,暮聲隆隆呼月出。”

《唐書》記:“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辨色而止。”

官街鼓凌晨“五更二點“敲起,相當於後世的早上5點左右。

古代天子講究“勤政“,所謂夙興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

上朝的百官們當然更要早起,因為他們散居於長安各街坊,距上朝的宮殿還有相當遠的一段路程。

“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是形容黑夜朦朧中百官上朝的真實寫照。

三月初六卯時,雖然已經入春,但天色亮得還比較晚,諾大的長安城宛若一頭盤臥的巨獸蟄伏在黑暗之中。

此時星光暗淡、北風清冷,一行行舉著火把的車隊從各個坊的坊門走出。

匯聚到朱雀大街之後,浩浩蕩蕩的前往承天門,百官准備上朝。

本來平時上朝是沒有這麼聲勢浩大的,但兩天前,李二陛下發出了通告,身在長安的文武大臣今天必須上朝,說是有要事相商。

訊息靈通的一些官員當然能猜到是什麼原因。

自從吐蕃使匠被李二陛下回決和親的請求之後,吐蕃大相祿東贊便怒氣衝衝回去了。

此次商議的事情與吐蕃有關。

果不其然,群臣剛落定,李靖便出班奏道:“咳咳……陛下,大唐四海歸一,民豐物足……現如今吐蕃因為求親被拒惱羞成怒,準備出兵攻打大唐。”

“微臣認為,朝廷應該立即派出一名大將掃清寰宇,讓這些蠻夷知道天朝的威儀是不容侵犯的,微臣雖已年邁,但也願捐出老弱殘軀。”

“只是現在需要派出監察使以代天督戰,若有畏敵不前、耽誤戰機、亦或者當逃兵者嚴懲不殆。”

這些內容其實都是已經與李世民溝透過了的,主要是說給群臣聽罷了,目的當然是選出一個人前去督戰。

李靖年紀比較大,軍政兩界都有比較大的影響力,讓他來提簡直不要太適合。

只是李靖畢竟有些年邁,再加上連日操勞以及內心擔憂,不小心染了風寒,顯得有些憔悴。

李二陛下連忙應聲喝道:“衛國公言之有理,朕這就下旨,只是愛卿這身子可有大礙?回頭朕讓御醫給汝瞧瞧。”

隨後衝大殿內的內侍喊道:“給衛國公拿一根凳子。”

李靖心頭感激不已,躬身行禮感謝道:“多謝陛下!”

看著已經有些顫顫巍巍的李靖,李二陛下心頭頗多感慨。

此時,李世民是真心實意的擔憂李靖的身體,雖然對於李靖有些猜忌,但不可否認大唐還需要李靖這樣的人。

表面看起來是賜座,其實是變相的補償。

要知道,當初一眾為李二陛下劈荊斬棘、逐鹿天下的班底,幾乎都還在朝堂上,只有衛國公李靖閒賦在家。

李二陛下畢竟是一個自信、寬容、大氣的皇帝,也是個念舊的人。

從李二陛下登基以後從未殺過一名功臣便可以看出來。

雖然李二陛下不相信李靖會造他的反,但李靖功勞也實在太大了。

李世民真怕以後賞無可賞,所以才讓李靖閒賦在家,在朝堂上賜座,除了李二心中有愧,也是想表達自己的重視。

其實,李世民也算是一個能共患難、同富貴的皇帝,從日後侯君集造反一案就可得知。

如果按照大唐律法,那可是誅九族的大罪,但李二陛下卻只是殺了侯君集,其兒子也只是發配嶺南了事。

可以說,李二陛下其實是一個對手下溫和愛護、優容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