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間時間來到六月,張介賓他們進入太醫院已快兩月,今日又是月初休沐之時。早在昨日朱國祚就邀請了他們幾位太醫院好友前去參加金臺雅聚。

一大早張介賓便來到東江米巷,沒一會,朱國祚、趙臺鼎、王廷輔、吳永昌四人便從太醫院出來了。

張介賓好奇問道:“羽伯、太素、子思、正常兄他們呢?”

“羽伯說落下的太多,要抓緊補習。太素、子思他們都另有安排,下次再參加。正常兄被他爺差人叫走了。”朱國祚說道,羽伯是趙鳳翔,太素是宋培,子思是劉汲,正常是崔元裕表字,四人都是棄儒從醫計程車子。

張介賓聞言也就不再說什麼,昨日起興,他囔囔著要更多人一起參加,可朱國祚畢竟不是發起人,帶幾個好友去無妨,帶太多人確實有點喧賓奪主。

但礙於情面,又不好拒絕,也便一口應下,恰好大家都有事,這會去五人正合適。

一行人沿著東城走,很快來到朝陽門,出城又沿東南行了二里,來到一處高地。此時高地上匯聚了二十餘人。

看朱國祚等人到來,一位少年迎了上來,朱國祚給眾人介紹道:“這位小郎名趙開美,翰林院習字生,父親趙用賢,翰林院檢討。”

翰林院檢討,掌修國史,從七品。近百年來,官場流傳著一句話: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由此可知翰林官的顯貴。

“朱兄,這幾位是?”趙開美打了聲招呼,問道。

“開美,我給你介紹一下,都是我太醫院的好兒郎,這位吳永昌,字世隆;王廷輔,字祖興;趙臺鼎,字長元;張介賓,尚沒表字。”

朱國祚一一給趙開美介紹,介紹一人互相見禮,到張介賓時說到沒有表字,他更熱情了幾分。

“巧了,我也沒表字。”趙開美說完,又打量了張介賓一番,好奇問道:“我十四,你呢?”

張介賓笑道:“真巧,我也十四。”

“看不出來啊,走吧,我帶大家去交錢,朱兄都和你們說了吧?兩餐,每人一百文,多退少補。”趙開美帶著眾人邊走邊說道。

眾人都點頭,表示知道規矩。交完錢,朱國祚帶著眾人去認識其他人。介紹了幾個,大家正在互相熟悉,朱國祚突然對張介賓說道:“有一位老鄉想不想認識?”

“在哪?快快引路。”張介賓忙催促道。

朱國祚便帶著他過去,叫道:“雨若兄,看我給你帶誰來了。”

張汝霖聞言,也走了過來,疑惑的打量了一番張介賓,見並不認識,便開口問道:“恕我眼拙,不知這是誰家公子?”

朱國祚哈哈笑道:“你們都同姓,又來自同一個地方,竟然互不認識?”

“小子山陰張介賓,見過張兄,家父是原紹興衛指揮使。不知令尊何許人也?”張介賓自我介紹道。

張汝霖正待解說,朱國祚笑著打斷道:“他可是你們山陰的驕傲,狀元郎公子,認識了吧?”

張介賓聞言大震,目光炯炯的盯著張汝霖,沒想到他竟然是張元忭之子,六年前引起全城轟動,雖然那時他才八歲,卻也印象深刻。狀元坊他也多次去過,只是不曾見過張家父子。

張汝霖也笑著說道:“敬循今日還不來,竟至錯過老鄉,不知介賓何時來京的,家鄉可有什麼大事發生?”

張介賓還在想敬循又是何人,聽張汝霖發問,說道:“我是去年十一月到的京城,若說什麼大事的話,就是三年前,徐渭出來了。”

張汝霖點了點頭,說道:“此事我知,當初營救徐渭最得力者三,我父便是其一。”

“哦?這我倒不清楚,只是聽說諸多紹興同鄉大力營救,疏通關係,最終得以無罪釋放。”張介賓聞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