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臣吼了一嗓子,眾人大笑,都感覺此時場面真有些像百家論道。

雖然湯顯祖還聲名不顯,但譚綸、徐春甫、何良臣、金英可都是名望盛於一時之士。比之戰國百家學者,也不遑多讓。

他們間的論戰,又和百家爭鳴之時有何不同?

思及至此,徐春甫蔚然長嘆:“惜哉,若無張首輔壓制,我大明的百家爭鳴局面早已形成。”

聞言,在京城多年的譚綸、金英都默然不語。湯顯祖此時是第三次進京趕考,也感受到京城的變化。

而張壽峰早在他們談話時,就帶著幾名兵士抬著東西進來,在對面牢房擺放好煎藥。這時朝他們走了過來,聞言好奇道:“這是何故?”

徐春甫是深受其害,早生怨言,嘲諷道:“見不得人比他好唄,好好的靈濟宮講學都被停了。”

湯顯祖也插話道:“我首次進京之時,曾慕名到靈濟宮聽講過,尤其是徐閣老主講,座無虛發,廣場都擠滿了人,足有四五千人之多。”

徐春甫點頭道:“正旦休沐,那是官員主場,而平時就不同,初一十五由國子監師生包場,心學、理學爭相論難,心學理學不同派別間也自相駁難。特別是泰州學派,更是幾乎成為公敵。”

“這還是儒學方面,各派道士也會從各處趕來,反倒是靈濟宮超然物外,被外來道士指著鼻子罵還笑臉相迎。更有甚者,和尚也不甘示弱,跑來辯難,不過倒沒有出現前朝故事,沒能砸成場子。”

金英顯然是知道這事,他是傾向道家的,自古醫道不分家,遠自葛洪、陶弘景、孫思邈,醫道共遵之,近自金元四大家,援道入醫,開醫學百家爭鳴,自今受其影響。

“佛家是沒落了,許久未聞有什麼得道高僧。如今反不如得我國朝支援的道家。”

張壽峰雖不知京城事,卻是從江南來,知道佛家近況。出言道:“杭州雲棲寺的祩宏,皈依佛門短短几年聲名鵲起,大有整合佛門之舉,江南佛寺多有接受之意,紹興寺廟如今已規整許多。”

金英又說了幾句,都是些尊道貶佛之語,譚綸看不下去,主動替佛門說話:“佛家也不是毫無是處,嘉靖年間,少林武僧踴躍參軍,也為我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

“武當不也派張松溪一行下山助戰?”金英當年也曾從軍,和道士張松溪打過交道。

譚綸一拍腦袋,得了,不能繼續下去,不然就不得不提,張松溪一躍退眾僧之事。內鬥怎麼都不光彩,於是說道:“佛道兩家都於國於民有利,暫且不提。”

說完又對徐春甫、湯顯祖道:“張閣老也是為國家著想,朝廷大員帶頭論戰,民間學者紛紛效仿,熱鬧歸熱鬧,於國於民有害無利。就說佛道之爭,靈濟宮來過和尚,廣濟寺也去過道士,鬧得沸沸揚揚。你看這些年不講學了,官員安心做事,百姓安居樂業多好!”

這是實情,不管大家怎麼想,好處是看得見的。

在談論中藥已煎好,何良臣、張介賓服藥休息,譚綸去衙門辦公,其他眾人也沒離開,只是去隔壁房間繼續聊天。

此時就只剩下醫家,徐春甫、金英、張壽峰,還有略懂醫術的湯顯祖,這未來給“道地藥材”定名的傳奇戲劇家首先開口道:“論醫我不及在座的哥哥們,可我愛結交醫中名士,曾遇常熟繆希雍,一見如故,與之談醫論藥。”

此時的繆希雍剛三十出頭,正四處尋師訪友,努力精進醫術,還未名聞天下。

眾人未聽說繆希雍,但並無大礙,徐春甫說道:“談醫論藥並非醫家專屬,我恨不得天下人人皆懂醫識藥。病有所醫,不必去求神拜佛,也無需割股療親來盡孝。我願為此奮鬥終身。”

徐春甫的話震撼住了眾人,特別是金英行醫五十載,見了太多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