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後繼有人無(第1/2頁)
章節報錯
餘應奎沒有注意到自己這位師兄心中所想,自顧自的繼續說道:“這麼說吧,按照對方的方案,我覺得可行,能治!效果也會比較顯著。我剛才其實就在思考對方的方法,不得不說,這是個人才,或者說是個天才!”
楊濟時沒想到餘應奎竟然這樣看好那人,瞪大了眼睛,正要說話時,餘應奎再次開口了:“繼洲兄,試想一下,若他不懂這些勁道,可能提出這樣的治療方法?”
餘應奎的話重重擊在楊濟時心頭,是啊,若他不會,豈能提出這些勁道,這嚴絲合縫的手法,這環環相扣的各種勁道,一般人哪懂?
楊濟時張了張嘴,心中百感交集,他想了很多,自從十幾年前太醫院改組,取消祝由、按摩兩科後,他手上功夫被廢了一半,在宮裡院內,只能使用針灸。
而隨著朝廷風向改變,僅僅過去了十幾年,隨著老一輩人的相繼離世,祝由、按摩已經漸漸有傳承斷絕之危。
現在看到有一個得推拿按摩真傳的後輩,如何不叫他動容。
餘應奎繼續說道:“我世醫自道門獨立而出,從道醫一家獨大,到如今鮮有道醫身影,何也?”
“蓋因道醫一直以來都是一副世外高人的形象,都是那種與世不爭,信奉無為。”
“然……”餘應奎說道這,目光堅定:“然時移勢易,如今天下變了,自宋以來,儒醫劇增,世醫輩出,道醫獨大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回了。”
“前些日子,祁州傳回訊息,頗有幾種迥異於我大明的醫藥現世,有些我們也有耳聞,如少林的醫方明,繼洲兄的金針拔障術,不就來自天竺嗎?”
“更讓我在意的,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我們醫學幾乎沒有大的改變,而四夷醫學卻在奮起直追。”
“朝鮮、倭國、安南、琉球師法我中華,與我們大明醫學一脈同源。而雪域的烏思藏,西域的亦力把裡就與我們迥然不同,蜀地、滇池也有自己的土民醫學。”
“現在嶺南又出現了所謂的西天竺醫學,聽說還在濠鏡,仿我太醫院,也建了兩所西醫院。”
餘應奎說道這,很有一種緊迫感:“自古江右都是道門聖地,餘某、吳球先生、龔家祖孫,正因我們走出了家門,這才有盱江醫學的盛況。”
“王兄,你是北方人,當年的醫學盛況,今日可還在?太醫院已經沒有幾位北方醫家了。”
王門聞言,苦笑不已:“應奎,你就拿我開涮吧,我才疏學淺,可撐不起振興北方醫學的重任。”
“不過,呂坤、劉汲、閻平之這些年輕人倒是很有想法,前段時間劉汲還給我來信,附帶了呂坤的一篇《振舉醫學》,我看了也感觸頗多。”
朱儒說道:“我們都老了,未來都要靠這些年輕人。”
“是啊,能有這樣有想法的年輕人,我覺得是醫家之幸!”姚允升也接話道:“敢為天下先,言人所不敢言,做人所不能做之事,這才是我們需要的。”
姚允升是太醫院公認醫術前五之人,已年過七旬,早已遞了辭呈,只是禮部一直沒批。
姚允升說道:“我看了看,發現都有不少後輩參加,院判之子,有子才的子侄,萬兄之侄,繼洲之子,還有嘉言兄之子。這就是世家子弟的優勢啊!”
朱儒笑道:“我那幾個小子,也就國祚爭氣,可惜他偏要走仕途,國棟就不行了,純粹是湊個熱鬧,我的一身醫術,後繼無人啊!”
楊濟時點點頭,贊同道:“我楊家三代御醫,可惜承禎資質有限,不是良醫種子。”
“我一直認為,醫學傳承不在家族,而在師徒,我就不勉強子侄學醫,收幾個佳徒難道不好?”
尹林庵聞言笑道,他一生授徒無數,也調教出幾個青出於藍的弟子來,反倒沒有子孫不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