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響起的這首歌,叫做《波羅的海正在醒來》(立陶宛語:Bunda jau Baltija ,拉脫維亞語:Atmostas Baltija 愛沙尼亞語:?rgake, Baltimaad ),誕生於1989年,是鮑里斯·雷茲尼克(Boris Reznik)為紀念“波羅的海之路”這場反對前蘇聯的大型遊行示威活動,及為紀念《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50週年,爭取波羅的海國家獨立而使用三種語言創作的歌曲。

這首歌在波羅的海三國,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甚至會被人稱為“波羅的海的共同國歌”。

這首歌誕生的背景,就是和抗爭有關的。

波羅的海三國的觀眾,在谷小白的演出現場唱響這首歌,其意義不言自明。

而隨著歌聲的響起,下方的人群開始牽起自己身邊的人的手。

然後把牽著的手高高舉起。

一時間,現場到處都是高高舉起的手臂。

這場賑災演出,也是向全世界現場直播的,此時,許多的電視前,觀眾們都一臉的茫然,不知道他們到底在幹什麼。

現場,後臺一側,懷爾德卻震驚地看著眼前的一幕。

現在的年輕人或許已經不記得了,波羅的海三國的歷史,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也壓根就不是什麼必修課, 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但是懷爾德曾經在那個帝國崩潰之前的數年, 就開始深入前蘇聯境內採訪,他曾經親眼看到過“波羅的海之路”。

1989年, 為了爭取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他們發起了一場和平抗議活動,按照策劃,所有參加活動的人手牽手, 從維爾紐斯開始, 沿A2高速公路,經過烏克梅爾蓋和帕內韋日斯,再沿著E67公路,經過切哈努夫、包斯卡、里加、愛那茲、派爾努, 最後到達塔林, 組成一條長長的人鏈。

這條人鏈的長度,超過675公里,橫穿波羅的海三國, 為了使這條路物理上可行,需要每個國家至少20萬人口參加,而事實上參加的人數接近200萬人,從航拍的影片上來看,即便是在地廣人稀的農村,這條人鏈都沒有明顯的斷開。

而這首歌,就是為了紀念這件事而創作的。

它的歌詞分成三段。

第一段用拉脫維亞語演唱:

“三姐妹站在海邊,

她們虛弱而疲勞。

那裡有著她們的土地和靈魂,

以及三個民族的榮譽和精神。

但命運的鐘聲已經敲響,

大海開始怒吼。

沉睡的三姐妹,

開始為了自己而抗爭。

喚醒波羅的海,

喚醒波羅的海,

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

第二段用立陶宛語演唱:

“海邊的三姐妹在沉睡,

她們悲傷而絕望。

她們在海邊像流浪者一樣遊蕩,

尋找失去的民族與榮譽之魂。

但命運的鐘聲已經敲響,

大海開始怒吼。

她們已從睡夢中甦醒,

來扞衛她們的的榮譽。

喚醒波羅的海,

喚醒波羅的海,

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

第三段用愛沙尼亞語來演唱:

“大海中的三姐妹站立前方,

波濤的歌聲已經到來。

三個民族在這裡戰鬥了幾個世紀,

為古代的榮譽而犧牲。

當塔樓上的鐘聲敲響,

大海帶來了自由的希望。

為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