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廣納賢才(第1/4頁)
章節報錯
太子李賢成功將巴蜀大半區域納入統轄之後,其心中那宏圖霸業的藍圖愈發清晰,他深知,若要在這亂世之中成就非凡帝業,人才便是那撐起巍峨大廈的堅不可摧之基石。於是,一場規模浩大、面向整個大乾國的廣納賢才之舉,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九州大地激起千層浪。
李賢心急如焚且滿懷熱忱地責令麾下,務必要在大乾國的每一寸土地上張貼那精心撰寫的榜文。這榜文,選用的是質地細膩、色澤溫潤的上等宣紙,墨跡烏黑髮亮,尚未乾涸,便已散發出陣陣濃郁的墨香,彷彿在向世間宣告著一場偉大變革的即將來臨。其上的字跡,筆鋒剛勁雄渾,力透紙背,每一筆每一劃都彰顯著太子的決心與誠意。榜文之中,用最為懇切、直白且極具感染力的言辭昭告天下:無論你是出身於鐘鳴鼎食之家,還是蓬門蓽戶;無論你來自繁華喧囂的通都大邑,還是偏遠荒僻的窮鄉僻壤;只要你身負一技之長,哪怕是微末之技,皆可毫不猶豫地奔赴巴蜀,投身於太子殿下的麾下,為共鑄大業而拼搏。無論是諳熟兵法韜略,能在沙場上如臂使指般排兵佈陣,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軍事奇才;還是擅長治理州郡,能讓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理政能臣;無論是才情橫溢,筆下文章可與星辰爭輝、能讓辭藻華章流傳千古的墨客騷人;還是精於奇巧淫技,能夠製造出巧奪天工、令人歎為觀止的精良器物的能工巧匠;亦或是對大乾國各地山川地理形勢爛熟於心,能為行軍作戰提供精準無誤情報的謀士,無一不是太子殿下夢寐以求、翹首以盼的賢才。
為表求賢之誠,李賢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在巴蜀的心臟腹地,精心構築起一座規模宏偉壯觀的招賢館。這座招賢館,但見雕樑畫棟,飛簷斗拱,氣勢磅礴,似要與天宮媲美。館內的每一處裝飾,皆盡顯典雅精緻之風韻。桌椅皆取材於自深山老林之中千年不朽的上等木材,經能工巧匠精心雕琢打磨,光滑如鏡,再鋪上色彩絢麗、質地柔軟的錦緞,令人賞心悅目。館中物資儲備豐富至極,從各地搜刮而來的美酒佳釀,如那聞名遐邇的女兒紅、竹葉青等,皆封存於地窖之中,只待賢才們的到來便可開封暢飲;山珍海味、珍饈佳餚更是應有盡有,每日由廚藝精湛的大廚精心烹製,源源不斷地供應著,哪怕是最為挑剔的味蕾也能在此得到滿足。李賢這般煞費苦心,只為讓每一位前來投奔的賢才,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他那如滄海般深沉、如烈日般熾熱的誠意與尊重。
此榜文一經傳出,仿若春風拂過大地,喚醒了無數沉睡著的賢才。遠在江陵的軍事謀略家趙軒,此人自幼痴迷兵書,日夜研讀,對古今中外的戰例皆剖析得入木三分,常常自比古之名將,如孫武、吳起那般,心懷壯志卻苦無伯樂賞識。如今見了太子的榜文,仿若暗夜之中見到了璀璨明燈,心中那團壯志豪情的火焰瞬間熊熊燃燒起來,當下便毫不猶豫地收拾起簡單的行囊,僅攜帶數捲心愛的兵書,便踏上了奔赴巴蜀的漫漫征途。他日夜兼程,不顧路途的艱辛與疲憊,心中唯有一個信念:儘快見到太子,為其效力,一展自己的軍事抱負。
而在京城之中,有一位名叫錢逸的政務才子。此人自幼聰慧過人,對經史子集、治國理政之學有著非凡的天賦與濃厚的興趣。他曾精心鑽研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總結出一套套別具一格的治國安邦之策,只可惜在那權貴雲集、爾虞我詐的京城官場之中,他因不屑於趨炎附勢,故而一直鬱郁不得志,空有一腔熱血與滿腹才華,卻只能在角落裡暗自嗟嘆。如今,太子李賢的求賢令如同一道劃破黑暗的曙光,給錢逸帶來了新的希望。他毅然決然地變賣了家中為數不多的家產,換得一匹良馬,馱著自己多年來撰寫的治國論著,向著巴蜀之地疾馳而去。一路上,他風餐露宿,心中卻滿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還有那益州本地的能工巧匠孫魯班,雖出身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