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圍在旁邊,小聲竊語,指指點點。

他們是真的好奇,蘇老頭到底幫不幫?

真是樂子啊!村裡的其他人聞聲也趕過來了。

那大保娘已經在賣房子了,這老蘇家該是怎樣的走勢呢?

有的說已經徹底斷乾淨了,完全可以不用管,也有人說人心都是肉長的,說不定就還放不下呢!

蘇老孃把房子都賣了,大隊裡的人一聽見400塊錢賣兩間房子,有那心思活躍的早就搶到手了,為此幾個想要買房子的人,還爭吵了一番。

最後被蘇家大隊的兩個妯娌搶到了手,每家掏200塊錢。

蘇家大隊裡的人口不少,是因為每家孩子很多,懷了就生,這年頭孩子多,勞動力就多。

人口是優勢,像大保娘這家只有兩個兒子的情況下的人家反倒很少。

大多數的家庭都六七個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農村房子也很緊張。

買蘇老孃房子的兩個人正是劉家村嫁過來的,他們兩個在劉家村就認識,後來嫁到蘇家大隊同一戶的不同兒子,成了妯娌。

如今得知有人用400塊錢賣兩戶房子,而且房子還不小,什麼東西都不缺,相當於拎包入住了,劉玲和劉秀兩個人就動了心思。

他們所嫁的這戶人家家裡有六個孩子,五個兒子,一個閨女平時就都住在一起。

房子就那麼大,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婆婆也是一個刻薄的,劉玲和劉秀,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所以說服自家男人無論借錢也好,也要把這個房子買到手,自己也回孃家借一些,只要把房子買到手以後的日子可就輕鬆多了,趁此機會跟婆婆分家,也不用在自己婆婆和小姑子的眼神下討生活。

劉玲和劉秀知道自己去晚了,指定搶不過蘇家大隊的原住民。

所以兩個人就商量好了,一個人去跟蘇老孃去說,直接把這事定下來。商量好當晚就把錢送給她,如果當晚錢沒拿出來,此事就不做數了,那老孃想賣給誰都可以。

另一個人則是給兩家傳遞訊息,借錢。

好在這事兒成了,雖然這段時間跟其他想要買房子的人有些爭吵,但好歹結果是好的。

“現在那蘇老孃把房子都賣出去了,一大堆人在那看熱鬧呢!”一個村民說。

“是啊,我剛從那頭回來,真就是除了貼身衣物和基本的吃飯家伙事,啥都沒拿呀,鍋都給留下了,帶著兩個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兒往出走,走出自己住了幾十年的房子,唉,看著怪讓人心酸的。”另一個村民也說道。

“你們懂啥,蘇老孃這才是真的大智慧,這錢給誰掏都是錯,給誰掏這個家都不會安寧的,往後的日子,與其雞飛狗跳中度過,不如帶著40塊錢從新來過,但有這個勇氣的人是真沒有多少,我是真佩服蘇老孃啊。”一個嬸孃說道。

“是啊,平常看不出來,沒想到遇見事兒了,還得是老一輩兒,我這次是真佩服她。”另一旁的婦人也接話道。

旁邊兩個交談的村民聽見這話,也覺得說的有道理,“經此一事,他們這個家反倒更凝聚了,要不然幫哪個兒子這個家都得散。”

“是啊,無論選擇哪個兒子,必然有一個家庭都分崩離析。”

“我剛才去看了,那蘇老孃往牛棚那邊走了,大隊也沒有真的不管,剛才我家那漢子還幫忙去收拾了一下。”

“咋的得有一個住的地方啊,什麼磕磣不磕磣?在生存面前,這算啥呀?一家人在一起,怎麼也得想辦法活下去不是。”

“是啊!是啊!就是不知道這老蘇怎麼選擇了,幫還是不幫蘇愛國。”村民們談論完蘇老孃就開始談論蘇老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