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輝默製藥

蕭進和張天良在飯桌上談起了生意經,張天良就是所有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典型,企業初創異常艱難,經過風風雨雨終於發展到一定程度,但遇到了瓶頸,這個瓶頸要想突破,需要在技術上進行重大的革新,要麼是繼續購買技術,要麼是自研,而自研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研發裝置、技術人員。

而若不能突破這個瓶頸,那麼企業就會變得平庸,和其他的企業沒有什麼區別,在一個低端的市場同質化競爭。

顯然,任何一名企業家都想著向上,繼續向上,但缺的是錢,而且還是一大筆錢,這個錢在未來未必能夠實現技術轉型。

那麼就要進行融資,融資的常規途徑,當然是申請銀行貸款,但對於民營企業來說,融資難,融資的成本高昂,這是一個痛點。

張天良湧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講企業融資後的技術攻關,說的蕭進都已經動心了,這不是張天良在畫大餅,作為知曉未來的人,蕭進知道,張天良說的方向是對的,要是他能夠有這麼一筆錢,是很有可能讓自己的企業轉型,做大,做強的。

但他需要錢,需要很多的錢,甚至是一個無底洞,因為搞研發,沒有人保證一定會成功。

他遇到了蕭進,蕭進僅僅是來到連雲港看望他女兒,但這一次,蕭進對他的談話內容,讓張天良看到了希望,在蕭進的身上,他得到了辦法。

這個辦法,當然不是蕭進借給他錢,更不是讓他去炒股票,也不是讓他購買前進系列產品。

蕭進打算給他的公司進行一個包裝,把他的公司包裝成為一個產品,由前進公司來進行運作。

即透過資產證券化的融資方式,為他們企業籌錢,當然了,他們的企業要承擔這個融資成本,這個成本其實會比銀行借貸的成本還要高,不過,一旦他的企業能夠成功,這些成本都是小意思。

大致的意思是,前進公司為他們公司發行一款產品,募集資金一個億,但需要張天良在一年後付出百分之十五的一個融資成本給前進公司,而前進公司則抽出必要的利潤,剩下的讓給投資人,整個產品的週期是三年,每年都要付出融資成本,到第三年結束,張天良將本金一個億歸還。

這樣一來,張天良短期內有了資金,可以將這部分錢拿去研發使用,而投資者們也拿到了相對於比銀行利息要高的多的收益,這是一種類信託類產品,又是一個資產管理的模式,而在投資者那邊,又是一個財富管理的模式。

張天良聽了,沉思了良久,並未因此而興奮,因為,融資成本實在是太高了,三年自己需要付出共計45的成本,這個太高了。

同樣,蕭進也是忐忑,自己可以弄到一個億給他,但張天良能夠用著一個億把事情搞成功嗎?搞科研,哪有那麼容易?!

這是蕭進參照於後世的財富管理公司模式給他出的主意,也是為了前進公司未來的發展想的辦法,但這種事情需要雙方都有實力,能夠承擔風險,畢竟,一旦違約,那就是大事情。

還有的就是,張天良口中的公司能否有這樣的實力,還需要進行前期考察。

“額,蕭總,我看,不如明天請您挪步到我的公司去看一看,咱們在從長計議!”

“額,這個嘛,明天我們是打算回滬上的!”一旁的房似玉先說話了,是啊,來到連雲港的計劃僅僅是兩天的時間啊。

“張總,這樣吧,我明天下午再出發,咱們可以用上午去貴公司簡單看一下。”還是蕭進最終定了下來,張天良是大喜,晚飯買完單後,又將兩人送回賓館,之後,他就走了,不知道是看望張珊,還是回公司去準備明天接待蕭進的事情。

房似玉其實也是無所謂,反正是出來玩,在多耽擱半天也是無所謂的,而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