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前進一號

蕭進這邊忙著搞政策、拉客戶,同樣的,何平也開始研究出來第一款產品。

這個產品是以股票投資為主,但又不同於股票型基金,或者說這又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按照私募基金的合同約定,私募公司也拿出自有資金投資到這個產品當中去,與客戶的資金共進退。

即,要是這個產品賠錢了,那麼我們私募公司也是一樣的賠錢,這顯然不是我們不盡力,相反,我們也是為了自身利益,一定要讓產品賺錢!

而這個比例,幾人商議,鎖定在百分之十!

產品名字暫定為“前進一號”,只要透過了監管部門備案就可以發行。

其中還有一條就是,產品是有募集的上限的,這個也是私募基金管理辦法當中的要求,不能讓你私募無限制的發行。

這個和公募基金就有著很大的區別了。

無論公募、私募都有成立一隻產品的發行下限要求,即,你沒有那麼多的投資人投資,你這個產品就不能發行。

而關於上限,監管部門對於公募基金就相對放寬,或者是根本就沒有要求,而對私募卻是卡得很嚴格!

私募基金之所以稱之為私募,不僅是因為他不能公開發行,公開發行是公募基金的必然方式,而投資門檻基本上是1千元的標準,當然了你也可以幾百萬的買,不做要求。

但私募基金則不同,主要的原因就是私募基金的投資方是民營的,並非是國有企業,這才是核心的區別。

假如說讓你私募基金無上限的發行,那麼私募基金的力量就會得到增強,在股票市場當中的話語權就會變得很大,顯然這就是一種新型的莊家,這是監管層必須要杜絕的。

在國內股市發展的前期,因為股票數量少,相關的市場規則也不完善,往往一隻股票裡面就會有一筆大資金進行控盤,控制著股票價格的走勢,這就是莊家。

股票本身是反映實體經濟的經營狀況的,但是卻被這些莊家所控制,顯然這是偏離了股票發行上市的初衷,莊家的行為被定義為操縱股票價格,內幕交易等等,羅織出各種罪名來打擊莊家,還要稱之為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對,的確是保護那種只是看一家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而選擇投資的股民們。

但是,基本面的操作和技術面的操作,往往在絕對的資本面前無能為力。

在股票市場發展之初,國內的監管層是忙的焦頭爛額,這幾年剛剛好一些。

但為什麼還要發展私募,這也是為了活躍資本市場,資本市場裡面當然是需要有資本來推動的,只是,監管層可是不希望你來唱主角而已。

這也是當初王翔他們為了分拆賬戶而來到滬上的主要原因。

一灘池水就是那麼大,放不下王翔這條大魚了,即便是他簡單的想要翻個身,都會將資本市場攪合的風雲突變,這可不是簡單的活躍市場,而是有著極大的市場影響力。

而這種力量不應該屬於民營的王翔!

零和博弈,有的人就需要在某種規則之下生存,既然能夠生存他就要找到屬於他的市場,他的地盤。

按照蕭進的做法,想要賺錢,當然可以選擇投資股市,但當你的資本達到了一個相當大的程度時,也許你的這套玩法已經被人盯上了,因為你已經威脅了規則的存在,你已經不適合這個市場了,要是你繼續在這裡一意孤行,那麼你只能是被當做違背規則的人,你將會被紅牌罰下!

至於,如何達到威脅規則的存在,那就要看到自己的能量有多大了。

之前,蕭進受困於百萬規則之下,在賺到了第一個一百萬的時候,很是苦惱,苦惱自己要想賺到一千萬,需要不斷的重複賺一百萬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