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爭霸,英雄豪傑各據一方,其中包括曹操、孫權、劉備三傑。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雄踞中原地區,並在朝中高居丞相之位,掌控朝廷大權;孫權繼承了兄長孫策的基業,統轄江東六郡地區,並憑藉其出色的管理鞏固著南方第一大政權——東吳;劉備出道多年,卻因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建基立業,最近又在汝南之戰中失利,無路可走之下,只能前往荊州,依附州牧劉表。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亂世,本故事就由此處開始。

劉表字景升,與劉備既是同宗兄弟,又是膠膝之交;在劉備落魄之際,劉表不但不嫌棄,更欣然將其納入帳下。然而,劉備的到來卻招致某些人的不滿與警覺——劉表之妻蔡氏及妻弟蔡瑁一直居心叵測,恐劉備日後反客為主,於己不利,故千方百計欲除之以絕後患;無奈劉表常伴其左右,難以下手。

一日,二劉在州府後亭中飲酒閒談。談到天下大勢,劉表說:“當今聖上無能,導致戰亂紛起,烽火連綿。昔有袁紹、公孫瓚等,都曾於亂世中創下自己的一番事業。賢弟可曾想過大幹一場?”

劉備喝了一杯酒,說:“實不相瞞,自討伐黃巾黨以來,我已征戰二十餘載,一直都渴望在漢土之上開創自己的基業,只恨條件不足,至今難以實現。”

“條件是可以自己創造的。”劉表邊給他斟酒邊說。

“但必須有機遇。我曾有機會當徐州牧,可又放不下心中那份仁義,故錯失良機。我想靠自己的力量去打天下,而非坐享其成。”劉備仰天長嘆,大有懷才不遇之感慨。

劉表笑了笑,又問:“賢弟來荊州已有多時,可有不習慣之處?”

劉備不解:“賢兄待我恩重如山,何來不習慣之理?”

“我是說,賢弟是否感到周圍有人對你不懷好意,總想尋機排擠你?”

劉備懂他的意思,笑了:“我一向以寬大為懷,不會在意此等小事;其實他們的擔憂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我是個外人,賢兄又待我不薄,必會招人嫉妒。但是,我相信,只要有賢兄主持大局,必無亂子。”

劉表點頭:“話雖如此,可我還是覺得不大妥當,畢竟我不是賢弟的貼身保鏢。想來想去,還是決定提供一個安身之所給賢弟,不知賢弟意下如何?”

“哦?敢問何處?”

“附近有一小縣叫新野,那裡的錢糧頗充足,賢弟可帶自家人馬去那裡安頓,既可避禍趨福,又可自立門戶。新野縣正好缺一個縣令,非賢弟莫屬了!”

“真的?賢兄待我真是太好了!”劉備拜謝。

其實,劉表早有此意,他清楚蔡瑁這夥人一心想置劉備於死地,而他又不可能時刻保護他,只有讓他離開這裡,方為上策。劉表自知年事已高,且身患重病,遲早要將基業託付於人,其長子劉琦難成大器、次子劉琮年紀尚幼,皆無法委以重任;唯有德才兼備的劉備,才是當州主的最佳人選。目前在荊州棲身的劉備,雖對荊州也有所貢獻,但實質上並無正式的一官半職,所以,劉表必須提供機會,讓其去管理一方之土以提升政績;將來讓位時,也好給眾人一個說法。劉表的這個決定,既為了劉備,也為了荊州和天下。

兩天後,劉備收到州府的任職公文,便與二弟關羽、三弟張飛等帶齊家眷與兵將,由嚮導官引路,徑往新野而來。由於深得民心已久,劉備初到新野之際,百姓歡天喜地,紛紛湧上街頭夾道恭迎。劉備喜不自勝,親撫民眾不提。

新野城西門外不遠處有一片密林,林中聳立著一座高山,傳說遠古時代曾有白鶴與青龍在山頂交配,故取名鶴龍山。山上住著一對習武的師徒。

一名少年和一名中年人相距五米而立,擺好了架勢,互相凝視對方,一言不發。突然,少年足跟一提,如脫兔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