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0年代初,李承志和他的冠亞集團全部精力就集中在了一件事:買買買。

哪裡有土地拍賣哪裡就有冠亞以及李承志和婁曉東的身影,並且大力買進日後能在香港佔據一席之地的大公司的股票,每每有新股上市就會有李承志捧場。

反正他也基本不參與管理,對外宣稱的是看好這些企業的發展以及未來,為此還得了個“萬家生佛”的稱號。

得益於1972年,中美會談,彼時的漂亮國大總統訪華,中日建交,大陸與西方國家邦交破冰。

再至1973年,越戰停火,港英政府宣告地下鐵路修建計劃,以滙豐為首銀行公司相繼派息,再大送紅利。

加之西方金融持續動盪,導致港島股市更加狂熱,宛如遍地黃金。

這種東南亞局勢一片大好之下下,港島作為新中國唯一對外口岸,股民熱情高漲,恒生指數一路騰飛,港島股市萬馬奔騰。

彷彿只要買股票就能掙錢,而事實也的確如此,那時候進股市真的跟閉著眼睛撿錢差不多。

1969年至1973年短短4年,恒生指數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飈16倍。

香港市民一窩蜂搶購股票,甚至喊出口號“只要股票不要鈔票”一路高歌的股價遠遠脫離了公司的實際盈利水平。

實際上,港英當局也不是什麼都沒做,為冷卻股市,甚至出動到消防員以消防條例禁止股民進入華人行買賣股票,即所謂的“消防員到交易所救火”。

但也抵不住市民在前人賺錢刺激下的如火熱情,例如市場出現的一些如“魚翅撈飯”、“鮑魚煲粥”、“用大牛(港幣500元鈔票)點菸”等瘋狂現象。

想來小馬哥的經典鏡頭也是由此而來。

任何事情在達到頂峰之後,迎來的就是急速衰落。

暴漲的股市當然與本地實際上的經濟發展並不相符,行情過急、過劇、過濫的膨脹與擴張,終於樂極生悲,釀成股災。

從1973年3月至9月中旬,恒生指數從1700多點跌至500多點,一些炙手可熱的藍籌股,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

等到1974年,中東石油危機爆發,以漂亮國為首的經濟同盟頓時陷入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西方各國股市一瀉千里,覆巢之下,香港焉有完卵?恒生指數在上年狂跌75之後再跌60!

這玩意就像擊鼓傳花,最倒黴的自然是接到最後一棒的散戶。

因為先前差不多所有參與買賣股票的人都能獲利,所以就有人辭去工作專心意投入股市,甚至借了貴利。

於是當股票一朝下跌,所有人頓時呆若木雞,走投無路之下紛紛爬上各家交易所的樓頂一躍而下,釀成慘劇。

冠亞當然不屬於此列,早在年初,秉持著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的原則,李承志早就將手裡的股票在l臨近恒指最高點時丟擲、套現。永遠不賺股民口袋裡的最後一個銅板。

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在整個73年的一季度套現二十個億離場,這可是妥妥的現金流。

如此大規模的套現當然也引來了眾人側目,甚至港府財政司都對他進行邀談,詢問他對香港股市的看法

反正已經全身而退,李承志也不在乎了。

於是這次邀約直接被他搬到了自家電視臺訪談節目上,給股民降降溫。

不管你信不信,等股災真正爆發,作為先知先覺者的tvb必然會被推上神壇,受到萬家追捧。

tvb後臺,已經有無線一姐之稱汪明荃正在默背提話稿,作為71年被李承志親自從麗的挖掘過來的當家花旦,兩人年紀又相仿(一個40年出生,一個43年出生)。

從她跳槽之初兩人的緋聞就沒斷過,甚至經過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