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看我五路大軍齊頭並進(第3/4頁)
章節報錯
。
所以後朝雖出身沙陀,但仍是唐兒。
鮮卑諸部自孝文帝以來,就與中華無二,這大鮮卑山,也是我等的祖地啊!怎能讓此地百姓為述律平蠱惑。
朕這次出塞,也要一併將這些問題解決。”
眾人都升起了一種奇怪的感覺,這在大唐,你要是跟李唐皇室談論鮮卑血統,跟後朝李家說沙陀兒云云,他們能跳起來把你腦袋砸碎。
但到了張皇帝這裡,對於這個問題,已經非常看得開了,現在甚至還要將鮮卑、沙陀等族併入中華。
不過,張皇帝也是有禁忌的,你要跟他提蕃賊這兩個字的話,那也是要殺人的。
一個正在殿中記錄會議的中書起居郎突然想到,會不會這李唐皇室真有鮮卑血統,後朝皇室就是沙陀人,而我張聖人家族中,肯定也混了吐蕃血脈?
霧草!剛想到這,起居郎臉上大汗淋漓,後背一陣發涼,差點連毛筆都握不住了,他趕緊把這個能要命的發現埋到了心靈深處去。
其實張鉊的家族,自張義潮這一輩起,肯定是沒有吐蕃血統的,傳承也很清晰。
但是到了張議潭、張義潮父親張謙逸這輩往上,就有點模糊了。
張鉊自己都隱約覺得,他的高祖父張謙逸以及那位連名字都不知道六世祖經歷中,似乎刻意被隱瞞了什麼。
這張家作為漢人大族,在吐蕃人統治河西的一百年裡,照樣還是本地豪族,是很有可能與吐蕃貴族聯過姻的。
所以其實並不只有張鉊有些不喜歡蕃賊這個詞,沙州龍舌張家更是忌諱聽到這個詞。
不過張鉊不知道下面人心裡的吐槽,知道了也無所謂,李二鳳在後世還天天被人認為是胡人呢。
也不想想,就算是李唐皇室有鮮卑人血統,那鮮卑人後來跟誰融合了。
李二鳳都跑不掉被議論,他張二鳳被議論,也是正常的。
所以,我張聖人還很興奮的在上面釋出他的暴論,“派快馬去東京,讓尚書省昭告天下,凡現在還有姓拓跋、爾朱、侯莫陳者,立刻按孝文帝規制,改為元、朱、陳等漢姓。
其餘宇文、慕容、獨孤、尉遲等均加入漢人姓氏中,命留守東京的中書翰林院開始彙編天下姓氏,朕從燕然山歸來,立刻編寫百家姓。”
現在還有姓拓跋、爾朱、侯莫陳的嗎?有!還不少呢。
張鉊從馬楚帶回來謀臣元恆,原本就叫拓跋恆,從安西帶回來的爾朱景更是張聖人的愛將,以此推之,姓這些鮮卑姓的,不能說很多,但絕對不少。
一場軍議,搞著搞著就偏離了方向,張聖人趁機發布了一大票關於民族融合和民族團結的高談闊論,把他手下這一批吐蕃、党項、鮮卑、沙陀、回鶻、昭武九姓文官武將感動的眼淚汪汪的。
大家都表示,要跟著我張聖人一起恢復大朝,好好當個漢人。
至於麾下的漢人文臣武將,他們早就習慣了張鉊的做派。
而且這些說起來是異族,但確實已經跟漢人沒什麼兩樣,除了能從姓氏上找出一點蛛絲馬跡以外,完全就看不出來是異族了。
有的甚至連姓氏上的蛛絲馬跡都被拭去,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他們已經是漢人了。
張鉊也是沒辦法,他起自河西,發家在安西,連嫡母和舅舅都是胡人,古往今來的大一統皇帝的出身,就沒有他張鉊這麼複雜的。
李唐皇室跟他這張周皇室一比,都要算純種漢人了。
要不是祖上有個威震西域的祖宗張孝嵩,曾祖父張義潮又是天下聞名的大英雄、大忠臣,龍舌張氏也算是漢人小門之一,張鉊這漢人身份還不如人李克用那個李唐皇室身份靠譜呢。
張鉊為了抹平這些印記,既沒法不承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