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石重貴:我可不是麵糰捏的(第2/3頁)
章節報錯
。
李守貞和皇甫遇手中的百艘戰艦和數千匹騾馬,幾乎是石重貴手裡最主要的機動兵力。
而事實證明,這是值得的。
十一月初,李守貞與皇甫遇到達馬家口的時候,契丹人已經架起浮橋,先鋒已有萬餘士兵渡過了黃河,他們正在馬家口修築營壘,接應後續契丹兵馬過河。
李守貞見狀,將百餘艘戰艦中的大船彙集到艦隊之首,選派力大無比的軍士,手持兩丈多長的長槍於船頭。
大船順水而下,頃刻間就將契丹人的浮橋撞斷,契丹人用小船渡河前來驅趕,晉軍士兵以長槍弓弩回擊。
雖然此時後晉軍所謂的戰艦百艘,大多是非常小的船,但為首幾艘體積還是挺大的。
大船遠比小船穩,又佔了兵器距離的便宜,契丹人於遼河上訓練的水軍,無法適應此時還水流充沛的黃河,頓時被打的大敗。
而已經度過黃河的萬餘契丹兵,眼見浮橋被毀大半,頓時軍心動搖。
皇甫遇手持大棓,身先士卒,晉軍士兵歡聲大作,不顧疲勞隨皇甫遇勐攻契丹人尚未修建完成的營寨。
這契丹人不擅長攻城,自然也不擅長守城。
況且麻答為了儘快渡過士兵搶修營壘,因此前期只讓人過不讓馬過,本該是騎兵的萬餘部族軍,只能下馬步戰。
什麼叫以己之短擊敵之長?
這就是了!
契丹人不但是在守城,還下馬變成了步軍,這麼玩,哪是後晉軍的對手。
剛開始晉軍還攝於契丹人的威名,以及石敬瑭的卑躬屈膝造成的印象,有些畏首畏尾的。
結果一接觸,這些契丹軍遠比他們想象的弱,於是士氣大振,個個爭先恐後的勐撲過去。
皇甫遇以一萬人打契丹軍一萬人,結果不到一個時辰就連破十餘營寨。
契丹人兵敗如山倒,只能哭嚎著往下游逃竄而去。
有些慌不擇路的直接往黃河中跳去,被淹死者不可勝數。
而留在西岸的麻答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東岸的萬餘人被擊潰。
西岸與東岸的契丹人幾乎都是出自幾個相同的部落,此刻看見自己親人兄弟被殺,黃河兩岸一時間哭聲震天。
皇甫遇越殺越勇,一直率軍朝下游追了十餘里,方才收兵。
不過按照本意,皇甫遇是想將這萬餘契丹士兵斬盡殺絕的。
但此刻駐紮在齊州北面的楊光遠,聽聞契丹人與晉軍正在大戰,於是趕緊拔營,率一萬多人前來為契丹軍助戰。
李守貞此時也完成了浮橋的強拆工作,二人合兵一處有兩萬人。
皇甫遇麾下兵卒雖然已經廝殺兩個時辰疲憊不堪,但剛打了勝仗,士氣正旺。
於是兩人乾脆只留千餘士兵看守戰船,剩餘一萬五六千人列陣向東,迎擊楊光遠。
楊光遠父子急急忙忙的從齊州以北趕來,氣都沒喘勻,也沒有看見想象中的契丹天兵,直接就一頭撞上了向東來的李守貞和皇甫遇。
雙方在齊州以東的齊河鎮相遇,楊光遠親自披甲上陣,來勢洶洶的就要給李守貞這個晚輩一點教訓,結果李守貞讓手下數百騎兵從陣中飛出。
不過不是去衝擊楊光遠軍陣的,而是朝著楊光遠的平盧軍扔出數百套契丹人的衣甲,並且讓人大喊,契丹軍已潰。
楊光遠一聽,又看見地上數百套的契丹衣甲,料想是真的,於是趕緊脫掉剛剛穿上的甲胃,不親自上場了。
而平盧軍看見楊光遠如此,頓時心就涼了半截。
雙方剛一接戰,平盧軍就被打的連連後退,接近兩萬人且戰且退,雙方戰至黃昏,平盧軍士兵精疲力竭,傷亡千餘人,實在有些打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