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張昭的天路(第2/4頁)
章節報錯
這有些太巧合了嗎?”
一道閃電在李聖天的腦海裡閃過,他哐當一下丟掉手裡的羊腿,眯著眼睛撲到了張昭的地圖面前,手指順著張昭畫的上絲綢之路一點一點的滑動。
“二郎你是說,這些大帝國之所以能保持當年的興盛,全是因為他們參與了這一條曠古爍今的絲路,而在絲路衰敗之後,他們就不可避免的集體陷入了衰落。”
“對!而絲路的衰落,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唐的衰落,舅父,咱們這個世界,當年共有丁口大約兩萬萬,而大唐,加上黑戶和隱戶,大約就有八千萬。
這是等偉大的數字!安史之前,八千萬口一年要消化掉的貨物簡直難以計算,所以不管西來多少商品,我們都能消化掉。
而在我們消化掉這些商品後,又會生產天量的貨物讓行商們販賣到西方,從而支撐起了西面數個大帝國的興盛。
您就沒奇怪過嗎?羌塘雪原上六月飛雪,苦寒至極,但吐蕃贊普是靠什麼維持二十幾萬甲士的?
又是哪來的布匹錢糧鹽鐵,能支援吐蕃軍將跟太宗、高宗那個名將如雲的時代抗衡的?”
“是啊!日託上的那些吐蕃人,如果不是某常年接濟,早就過不下去了。
就是其中的貴人,能有碗蜜糖粳米飯吃,一杯紫酒喝,那都是好日子了。
當年他們是如何支撐那數十萬甲士的?難道靠的就是絲路的興盛?”
李聖天怔住了半晌,一個他以前從未去思考過的問題浮上了腦海。
“舅父說的沒錯,吐蕃之所以能興盛,就是靠的絲路興盛,而吐蕃之所以又迅速衰敗,也是因為絲路的衰敗。
其實安史之後,絲路尚可以維持,但吐蕃人卻做了一件自掘墳墓的事情。
他們在德宗貞元三年策劃了平涼劫盟事件,此無恥之計雖然消除了大唐西北三將,還殺傷了大唐數百精銳甲士,但其嚴重後果,卻比吐蕃得到的要大得多。
平涼劫盟後,大唐徹底放棄與吐蕃的會盟不說,更大的影響在於,吐蕃人把自己的言而無信暴露無遺,他們連大唐都敢劫掠,區區行商算什麼?
自此以後,行商寧願繞道回鶻控制的草原,也不走河西。
而覺察到河西行商少了之後,吐蕃人做的卻不是儘快展現自己願意維護商道的意向,反倒是下面的貴族東岱恐以後沒有行商,得到不財貨,乾脆縱容手下士兵劫掠,希望最後撈一把。”
“這真是找死啊!吾當以此為戒!”李聖天聽到吐蕃人的反智操作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是啊!自此以後絲路斷絕,哪怕吐蕃已經拿下了河西和大半個隴右,但產出根本無法維持數十萬甲士的軍隊規模。
大量甲士衣食無著,中下層軍官也生活困苦,彼此為了爭奪更多的生存資源,展開了慘烈的內部殘殺。”
說到這,張昭笑了一笑,“當年太保公振臂一呼,番漢響應的最大原因之一,其實也在於絲路斷絕。
河西本就不是富裕之鄉,絲路一絕,上下財源枯竭,坐困愁城。
所以當年太保公舉義,不但漢兒響應,粟特、龍家、達旦、回鶻,甚至吐蕃人自己也都望風而從。
實在是河西之地已經快要成死地了,打通甘涼,迴歸故國的目標之後,其實還要加上重開絲路這一條!”
張昭笑著說道,李聖天卻如同恍然大悟一般,他目光灼灼的看向了張昭,顯然已經不是把張昭再看做一員勇將,而是當成一個士了!
“二郎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昔年祖父曾說,我們尉遲家之所以下定決心趕走吐蕃人,實是因為于闐生機已絕,我原以為祖父是說吐蕃人壓迫過甚,原來是因為絲路斷絕啊!”
說到這,李聖天彷彿摸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