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友建議我寫一下對中國現代詩的想法。其實我對現代詩並無研究,讀過的也僅僅是滄海一粟。初步探索之後,惶恐感油然而升。中國的現代詩歌太廣闊,太令人震撼了。要想寫全,寫得權威,全無可能。即使隨便寫寫,也至少需要一本書的篇幅,而且還只是個人的一個角度。

但是,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太有意義的題目了。至少,我想用盡量少的篇幅,先寫一下自己的初探所得和方方面面的感想。希望能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一覽百年中國現代詩歌的全貌。裡面有不少自己的歸納、感悟和觀點,歡迎大家指正。最後選出的中國現代詩歌20強和中國現代歌詞10強,也歡迎讀者們各抒己見。

1.胡適的百年嘗試

人們說,到民國初期,舊詩已經走入了窮途末路。其實,早就有人說,詩的輝煌止於李杜,李杜之後再無詩了。

1916年,胡適在美國留學期間就開始用白話寫詩,並與朋友們就此展開了爭議。1917年1月,胡適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謅議》,認為“今日文學之腐敗極矣”,提出“文學革命,需從八事入手”。2月1日,他在《新青年》雜誌發表《白話詩八首》,推出了中國白話詩的開山之作。1920年,胡適的白話詩集《嘗試集》出版。胡適自己說過這書名的由來:他讀到陸游《劍南詩稿》卷三最後一篇,對放翁那句“斜陽徙倚空三嘆;嘗試成功自古無”不以為然,他那時就把未來詩集的名字定為《嘗試集》。他在為《嘗試集》裡的小詩《嘗試篇》寫的小序裡寫道:“天下決沒有不嘗試而能成功的事,也沒有不用嘗試就可預料成敗的事。”

從今天的角度看,胡適的嘗試詩歌顯得有些稚嫩。然而,《嘗試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胡適因而成了現代詩歌的鼻祖。他的嘗試何止是成功了的。從那以後,新詩井噴而出,新作無窮,傑作無盡。一下子,舊詩詞就被徹底地淹沒了。

並不是說,舊詩詞從此就沒有意義了。中國從《詩經》、《楚辭》到李杜蘇陸,那些詩詞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寶藏,也是世界文學最珍貴的寶藏之一,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些年,中央電視臺每年播放的“中國詩詞大會”和之前各地衛視紛紛播出詩詞節目,都說明中國古典詩詞擁有著無數的愛好者。

也不是說,詩詞從此就沒人寫了。時至今日,舊體詩詞還有非常多的嘗試者,寫者無數,也有不少在正規的媒介上發表過,如今在網路自媒體上發表的就更多了。但是,我們只要看一點就就明白了為什麼說舊體詩“被徹底淹沒了”:白話詩歌或新詩或現代詩歌從胡適以後出了數百上千的著名詩人,大家,文學大師;而在這一百年裡,寫舊體詩而家喻戶曉的只有一個半人,一個是毛澤東,半個是魯迅。毛澤東的詩詞寫得非常好,有的完全可以入選中國曆代詩詞最佳行列,比如《卜運算元.詠梅》,或者《沁園春.雪》。但他的詩詞之所以可以做到家喻戶曉,主要原因自然還是因為他是毛澤東。那半個就是魯迅。魯迅傳世的詩不多,但有六句聞名天下而不朽,即“橫眉怒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是其他人寫不出那麼好的舊體詩了嗎?不是的。我不時也在網上讀到一些新寫的舊體詩詞,其中有些還真的不錯。那麼多人在寫,其中必然有非常好,即便放入唐詩三百首也可魚目混珠乃至光芒四射的。但是,除了毛澤東之外,百年來再沒有出過著名的舊體詩詩人,說明了什麼?我的答案是:在廣大民眾、大多數讀者心中,舊體詩詞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2.現代詩歌與舊體詩詞孰優孰劣

文人相輕看來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舊體詩詞的愛好者很多對現代詩歌不以為然,而現代詩歌的作者和熱心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