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忍俊不禁,打斷他們:“據我所知,陛下既然在詔書中提到了,就一定會給你們派先生的,不用擔心沒人教。”

“沒錯,你們都積累的不少財富,有學識的人,不代表不愛財,你們重金求人,也可以找到滿意的先生。”

二人費了好一番口舌,終於將他們打發離開,算是初步穩下來了。

徐庶目送他們離開後,取出一份詔書,交給法正。

後者愣了一下,看著徐庶那意味深長的笑容,激動地開啟詔書,上面寫著的,正是對他的安排。

“咳咳!”

心中的石頭落下後,他輕咳兩聲,擺出一副遺憾的模樣,輕嘆道:“可惜了!

科舉制可謂開天闢地的重大創舉,可惜,此生怕是沒有機會參加了。”

徐庶剛剛回到座位上,忍不住翻了個白眼,想不到你是這樣的法孝直。

“我這就上奏陛下,言明益州法孝直,希望陛下收回成命,讓他參與科舉。”徐庶提起一支毛筆,故意道。

法正快步上去,伸手按在桌子上,接過毛筆慢慢放下,嚴肅道:“元直,莫開玩笑!”

“孝直如願以償,出發青州吧,庶在漢中,等你功成名就!”徐庶笑著拿起一份文書,翻閱起來。

法正轉身走到門口,又拐了回來:“元直,兵事才是你的長項,何不丟下這漢中太守,向陛下言明?”

對上他不解的眼神,徐庶目光重新落在文書上:“我習兵法,是因為黃巾大亂,百姓苦不堪言。

我任太守,是因為大亂初定,百姓需要休養生息。

庶的志向,不是開疆拓土,也不是封侯拜相,只要這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我個人如何,做什麼,並不重要!”

徐庶一番話,讓法正始料未及。

之前,他以為這位國子監大考的幸運兒,不留在京中六部,志向是統兵,而非安坐朝堂。

那時,便生出一絲敬佩。

到了今日,再聽其親口所說,真正志向,方覺志向上,他與徐庶相差太多。

徐庶提醒道:“孝直,青州路遠,還是早些出發,莫要誤了正事。”

“元直,保重!”法正收回思緒,抱拳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