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之後,二人連夜制定了作戰計劃。

次日,早早便等在議事廳,召集眾人軍事會議。

“幽州軍共計十萬左右,步騎各半,想要同時對鮮卑、烏桓發起攻擊,會有巨大的壓力,稍有不慎就會場面失控。”

“柿子專挑軟的捏,我與志才商量過,先攻烏桓,再伐鮮卑,如果眾位沒有異議的話,我便全部計劃和盤托出。”

等到眾人到齊,郭嘉主動開口。

盧植、公孫瓚、張遼事先知曉情況,第一時間表示支援。

夏侯惇、夏侯淵、曹純等人初聽此事,詫異之後,也跟在後面表示支援,並無異議。

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援後,郭嘉起身走到掛在牆上的幽州形勢圖前:“公孫將軍,和曹純將軍,率領五千騎兵,自玄菟郡北上,隨文遠一同趕赴軻比能領地,不打旗幟。”

“同時,曹仁大軍向西,屯駐漁陽郡一線,正面烏桓,舉公孫旗幟;夏侯二位將軍,率領步騎三萬,馳援漁陽,做出進攻態勢。”

眾將一片安靜,並未傳出任何議論之聲,倒是讓郭嘉些許吃驚。

他不覺得是自己的計劃過於完美,使得他們全都心悅誠服。

沉吟片刻後,他將原因歸結於,這些人不是世間頂級的武將,但也都是天生的將領。

只要沒有明顯漏洞,他們就會選擇執行,從不廢話。

仗打完了,再一覆盤,一切都清楚明瞭。

如果沒命覆盤,那就是問了原因,也毫無作用。

“大軍糧草,眾將無須擔心,一個月前,吾便去信各州,借到糧草五萬石,一應軍需,必按時供給軍中。”盧植身為幽州刺史,也向各位將領保證道。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他帶過兵,打過仗,自是知道這個道理,早早便做出了準備。

公孫瓚的好戰基因被喚醒,起身鼓舞眾將:“此戰是我幽州復仇之戰,剷除烏桓,盡收其地;亦是我幽州軍翻身之戰,此戰過後,幽州軍所到之處,便是異族葬身之所。”

“必勝!”眾將齊聲。

幽州將領的表現,讓郭嘉生出幾分滿意,大的佈局說完,接下來就該是能夠影響戰事結局的細節方面。

“公孫將軍此去,輕重各半,甲不上身。”郭嘉意有所指地看著公孫瓚。

公孫瓚會心一笑,“放心,大軍會攜帶五千石糧草。”

騎兵作戰講究輕裝快捷,攜帶糧草如何發揮優勢?

再說了,糧草不足,可以從軻比能處獲取,何必攜帶?

張遼心中生出不少疑惑,但,之前的經歷,讓他選擇相信郭嘉的計劃。

只當他是另有打算。

“文遠,待公孫將軍進入烏桓,穩住大軍後方,防備軻比能臨陣反悔,就交給你了。”郭嘉鄭重無比道。

此戰,最大的變數,就是軻比能的態度。

“遼全力以赴,必不負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