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一個子彈擊打在城頭的女牆上,巨大的動能讓原本就比較軟的鉛彈瞬間被壓扁,隨後帶著強烈的響聲,四處碎散開來。

此時,鍾升甲正好躲在擋住這顆子彈的女牆旁邊,碎散出來的子彈還濺到他頭上那個帶著根高高鐵針的頭盔上,帶著“咚咚”的響聲。

“這還要怎麼守?”望著如此的情景,鍾升甲不由得在心中怒吼道

“這反賊這算什麼?這分明就是仗著火槍欺負人,要是真英雄就該真刀真槍的幹,而不是這麼無恥。”

顯然鍾升甲的問題,張瑞完全沒有去考慮他的感受。

十六臺攻城塔①,每臺高約二丈五(約近九米),長二丈,寬兩丈,類似於一個大型的搭架臺子一般。

攻城塔最怕的是敵軍的火攻。為此,張瑞特意在所有攻城塔的關鍵的部位都用鋼鐵加固,同時在正面接敵處都加了薄鐵板處理。

為了防止攻城塔會被敵人的噴火器火龍槍襲擊,張瑞要求所有的攻城塔都不可以靠近城牆一百丈的範圍。

古時候的攻城塔之所以少用,無非是製造麻煩,使用麻煩。

特別是以前的都是木頭製作,在攻城時靠近城牆容易被敵方的火攻損毀,但是不靠近又沒有用。故而用攻城塔的軍隊極少。

當張瑞提出弄攻城塔的時候,沒有理解過來的人都是反對張瑞去弄,覺得不划算。

可是,讓他們想象不到,張瑞壓根就沒有想過用攻城塔貼近城牆去戰鬥而是當作一個與城牆對等的平臺,利用米尼彈的遠端給清軍牆頭造成不對等的壓力。

我能打得到你,你卻對我完全沒有辦法。

每臺的攻城塔上面都站著一隊火槍兵,採用了三段式排槍。為了防止火槍一直擊發過熱,除了前面八次的排槍都是一直齊射外,到第八次排槍後就開始進行分段的式。

也就是說,第八次排槍後,進行的是錯位的排槍射擊。形成的排槍聲依舊不停的傳來,給清軍造成一直髮射的假象。

同時,每臺攻城塔上面都備好了一桶水。如果槍管還是打的熱了,可以用上面的溼布進行降溫。

一切的戰況讓清軍完全沒有辦法理解。前面八次的排槍已經把他們打成了意識,如今沒有任何的守軍願意把自己的頭伸出了女牆外,因為伸出去的清軍大部分都已經被打死了。

肇慶城護城河不算寬,在擋箭車相對安全的掩護下,眾多被俘虜的綠營兵只用了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就把這護城河給填了出了一條道路來。

此刻,本來還在一百一十丈遠的攻城塔再次移動到護城河邊不遠處,距離已經到達了城牆的一百丈。

距離靠近,視線也就更加清晰一些。此時攻城塔上的火槍兵們可以清晰的看見城頭綠營兵的身體。

由於這攻城塔比起城牆稍高,所以上面的火槍兵們可以透過了攻城塔防護木板的孔,向下射擊。每臺攻城塔雖然只是伸出十杆火槍,但是十六臺就有一百六十杆火槍進行同時射擊。

清軍面對這一邊倒的屠殺毫無對策,只能死死的躲在城頭女牆角的一側不敢露出身子。實在躲不下去的也就趕緊跑下了城頭,省得在城頭上當靶子。

這肇慶城城頭上的綠營兵們已經被攻城塔上的火槍兵們打得完全沒有了反擊之心。他們這些人守城之人本來就少訓練,更談不上有神射手的存在可以反射出幾箭出來壯壯士氣。

那些經常接受訓練的綠營兵,在西邊的校場被剿匪軍“一鍋端”。然而,即便是經常接受訓練的那些綠營兵也依舊是被剿匪軍打得毫無抵抗力,只能滿臉愁容的投降。

“將軍,就反賊的人馬這樣子打下去,我們很快就撐不下來了。不如我們組織一些人馬衝出城外把他們的那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