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完成大願,必須要擁有軍權才能威懾膽大包天之人。而治國,亦需一批新興勢力的支撐。”

“此兩者,缺一不可。”

聞言,劉默微微點頭。

所謂的改革不是說上頭頒發一項法令就萬事大吉,是真正的一場血雨腥風。

陰謀阻攔律法的,要麼用刀劍讓之永遠閉嘴,要麼將其從朝堂上趕下去。

千萬不要想著妥協退讓,那隻會讓敵人得寸進尺。

再講的通俗一點,就是朝廷的利益分配問題。

對方憑什麼要支援你的各項法令?

除掉崇高的理想什麼的,最大原因的就是有利可圖。

能夠坐到更高一層的位置上。

“當然,有兵有臣仍然不足。”

朱由檢朗聲道:“韓非子有言,法因時而變。僵化的律令會引來諸多的投機者謀取利益,不得不將之慢慢堵死。”

“非法如此,改革亦如此。針對國家的改善,有些政策是良性的,有些則是惡性的。假如只用惡少用亦或不用善,國家非但不能強盛,反而衰敗。”

劉默猛的點頭。

這個他太懂了。

改了亡黨,不改亡國。

光頭終究魄力不足,能力不夠。

黨完球就完球,只要錘鍊精幹,未必逃竄。

可惜,他和袁紹一模一樣,幹大事惜身,失敗理所當然。

“此外,還要設定督察機構。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人永遠都在變化,過去品德高廉的可能轉向卑劣。”

“利益面前,不能倚仗品德作為最後一道保險。應當在君臣之上,皆佈置一道懸劍。”

“概因皇帝處九五至尊,言出法隨,口含憲章,如果不加制衡,一遭行惡,上行下效,局面大壞。”

劉默亦默默點頭。

八百年邦周為什麼覆滅?

除掉三川崩壞,鎬京難以居住,需要東遷,以及天子土地越發稀少,諸侯兼併嚴重。

最大的因素就是禮樂崩壞。

作為周天子統治的基石,沒得了。

所以,春秋戰國弒君者三十六。

父殺子,子滅父,兄誅弟,弟謀兄……屢見不鮮。

搞笑的是,最初的禮樂崩壞竟還是周天子開了個壞頭。

當然,劉默讚許的同時也不希望矯枉過正。

丫的,大明文臣就很喜歡限制軍權。

啥啥啥不如意就敢搬出祖宗之法,甚至某文臣還將鄭和寶船的圖紙給燒掉,自詡於國有利。

實際上呢,一個個“窮人”家財萬貫。

徐姓閣老更是牛叉,華陰土地都不姓朱,悉數歸己。

若真的到了這一步,倒不如放開皇權的限制,讓天下早些進入下一個輪迴。

不能,好人都讓你做了,罵名通通我來擔。

沒有這麼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