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七,天晴,雖有微風卻極為燥熱,連帶著人的心緒都是極為煩躁。

下了早朝,弘治皇帝就在乾清宮中處理奏疏,朱厚照一直陪著。現在報上來的奏疏有三大項,一是關於萬壽節,最多。二是全國各地的各種事務奏疏,也多且繁。三是關於西北戰事的,雖少卻是父子倆最為關注的。

天氣炎熱,東暖閣並不適合辦公處理事務。所以弘治皇帝早就是在西閣中辦公,這裡也由朱厚照牽頭進行改造,用以降溫的冰塊隨處可見。

朱厚照伏在屬於自己的小桌案上奮筆疾書,而弘治皇帝則是背對著他目不轉睛的看著牆上的一份地圖。地圖上是西北最新送來的,上面的各種標註也是最新的。

其上敵我形勢一目瞭然,紅白雙方排兵佈陣也是精細無比,從西北三邊的破關而出的各部隊如今已經進入到倦怠期了,其推進速度根本無法達到皇帝的要求。

但,皇帝知道這已經他們最大努力了。

“按照王越的意思,這亦不剌已經是逃脫了。這場仗也是到了結束的時候,再是拖下去崩潰的就是我們來。朕和你說話呢,你聽到沒有,臭小子!”

“哎呦,哎呦,我的耳朵。父皇我聽到了。西北的戰事結束是好的啊,在打下去也沒有多少意義了。雖然沒有達到斬首數萬,擊潰蒙古的地步。可完成了我們的基本目的不是嗎?那麼接下來,父皇該考慮的不是戰爭的結束而是治理與鞏固的開始。”

“話說回來,大明朝這麼多年來能夠與蒙古人有如今這局面已經是萬幸之事,且本就是事起倉促。”

朱厚照的話弘治皇帝雖然感覺很不舒服,可這就是血淋淋的事實。大明已經不是之前大明瞭,但轉念想一下大小松山一帶、關西諸衛大明已然是進軍,日後只要穩固下來就是可以牢牢掌握。而賀蘭山一帶與河套地區,大明能夠勢力滲透進去更是一番大手筆。

而且,此戰後或許邊境不會一戰而定。可亦不剌同巴圖孟克與阿爾禿廝等勢力卻怎麼都不可能保持原有態度,最為重要的是卜兒孩或許也只剩下與大明交好的路了。

“你去安排一下吧,去旨三邊總制府令王越仔細安排,撤回大部歸建但仍需在現有取得新地之上留有充足人員值守,京營外派還有親軍府人員不是還在西北嗎?就讓他們去吧!”

“另外也去旨邊管院、英國公及宣大諸官,繼續執行封邊事宜,在朝廷正式開辦西北搉場與馬市之前任何物品不得出入,違者斬!”

弘治皇帝畢竟是一位皇帝,他有著皇帝該有的前瞻性和執行力,所以他此番的安排就很好的表現出了他本人對於邊境事務以及管理的態度。

“兒臣遵旨!”

“關於甘肅、關西、寧夏三司官員,壽兒你可有什麼想法?”

這幾個地方都是新設的,雖然甘肅布政司是原先陝西行都司基礎上改的。但是行都司終究與布政司有著天差地別,完整的三司才是一個完整“省”的概念。

“吏部有名單報上,但兒臣認為還需要仔細考慮一下。三地不是內地,三司官員必須要保證忠誠又要有相關對敵經驗,貿然從內地調任官員前去恐怕水土不服。故兒臣以為,三地的布政司與都司官員,令當地諸官推薦從當地官員武將升任;而按察司由中央調派。”

“另外,三邊以及宣大五鎮總兵官員需要大規模調動一次,最好處置一些人。”

“三地三司可以慢慢搭建,但事關重大所以人員安排需要仔細考慮一番。”

弘治皇帝一邊聽著朱厚照的話,一邊看著吏部報送的推薦名單。名單上的人員在弘治皇帝看來也是不合適的,名單上人員構成很簡單,一是入官時間不長,二是入官時間太長,他們原本官職都低最大也不過是按察副使,年紀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