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附近哪裡有國啊?”蘇慕問道。

張謙用手一指地圖的東北角,蘇慕看去,“高句麗?”

“對,高句麗!”張謙說道。

蘇慕的眉頭緊鎖,他知道高句麗,也知道這個國家後來被隋唐兩朝三代帝王征討,最後是李治給他們亡國滅種的。

“先生,我雖然寫字醜,但是我認字,我原來在漁陽縣當差的時候也看到過邸報,高句麗一直是朝貢的啊!”蘇慕說著自己的疑問。

“將軍,那是這幾年,那年我也就將軍您這麼大,高句麗,帶著棋子朝鮮,烏丸,扶余人,韋氏等一眾從屬,統兵八萬號稱二十萬,氣勢洶洶的來榆關,還給皇帝下戰書,說要平分幽州。”張謙說到這裡,聽了一下,蘇慕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那封挑戰信一到洛陽,整個朝廷都炸開了鍋。我們大魏的男兒豈能容忍這種挑釁?於是,從上到下,大家都決定要滅了那個敢於挑釁的國家。”張謙說得非常激動。

“我懂了,皇上利用這個機會,把軍隊調到北邊去。畢竟東吳和我們是同宗,像兄弟一樣;而高句麗是外來的。”蘇慕接過話茬說道。

“沒錯,而且聽說東吳知道這件事後,還派了船隊送糧食到渤海那邊去。”張謙繼續補充道。

“那後來呢?”蘇慕問道。

“後來啊,毋丘儉被任命為主帥,因為他手上的馬多,他帶的部隊在沸流水和梁口連續贏了兩場大戰,幹掉了高句麗軍隊一萬八千多人。高句麗的國王逃到東沃沮去了。毋丘儉接著包圍並打下了丸都山城,那是高句麗的首都。但是因為下雪,他就撤兵了。第二年,毋丘儉又帶了更多的人去打,這次不光從玄菟郡出發,連諸葛誕也從樂浪郡和帶方郡一起上。他們再次拿下了丸都城,並追著高句麗國王一直跑到沃沮。另外,他們還打了那些跟高句麗一夥的部落,這樣遼西和遼東就安全了。” 張謙把事情的經過都說了一遍。

“我懂了,勝利之後,皇帝肯定會親自接見凱旋的大軍,君臣上下齊心,奪回了屬於自己的權利。”蘇慕搶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哪有那麼簡單,我的將軍。軍隊是去了洛陽領賞,但那時的皇帝可不方便離開皇宮。還是皇上機智果斷,在大軍抵達之際,駕車衝出宮門,親自來到部隊前,身穿戰袍。毋丘儉等幾位將領雖然見過天子,但還是仔細核驗了御印。”張謙說到這裡,蘇慕插話:“都親自出來了,還驗什麼印啊?”

“玉璽,當然是玉璽啦!”張謙解釋道。

“哦,先生,洛陽的事說完了,征伐高句麗的事也講完了,那接下來呢?”蘇慕好奇地問。

“沒錯,接下來就是咱們這邊的情況了。隨著北邊戰事的平息,皇上已經下令,加強邊防,鞏固疆土。”張謙說道。

“如此說來,幽州不至於無人駐守了吧?”蘇慕追問道。

“將軍,可別忘了東吳尚存,天下尚未統一。天子雄才大略,就算幷州的司馬家在晉陽搞叛亂,他也沒慌,派了王凌繞道(延安一帶)去北邊守雁門關防止匈奴,又讓毋丘儉帶兵去擺平司馬家的亂子,還有諸葛誕去打東吳。”張謙詳細說著,把整個國家的大局講了一遍。

蘇慕聆聽後,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片刻,細細權衡了張謙所分析的歷史緣由。他推測著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高句麗在兩次征伐之後,國力確實大受創傷,然而它的附庸勢力並未受到太多影響。加之後來幷州晉陽的叛亂牽扯了朝廷的注意力,使得遼西、遼東未能及時設立郡縣、派駐官員和駐軍。這一系列政治舉措的缺失,無疑讓外族不再感受到我們的震懾存在!”

蘇慕的分析讓張謙深感贊同,他一邊點頭一邊回應道:“將軍所言極是,情況的確如您所分析。儘管高句麗已在戰場上敗於我軍之手,但它的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