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1/4頁)
章節報錯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
換而言之,就是君主一定要掌控住“神權”和“兵權”。
晁蓋穿越過來之後,一直在給自己套一層被上天關注,獲得了“天命”的外衣,這就是“神權”的體現。
現在為烈士們建造大型紀念碑,篆刻姓名,直達天聽,也是晁蓋掌握與上天溝通的“神權”權柄的體現。
這件事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兵權”。
“通知杜千,安排500人,儘快將陵園平整,周圍建上圍牆;建設瓦房三十六間,作為陵園管理人員常駐之地。”
“通知財叔,陵園財政納入預算,每月撥款500貫,用於人員俸祿、香火採買。”
“通知林沖等眾將,把軍中傷殘人員,挑選有意向者,來陵園擔任工作人員,找白勝報道。”
“公孫先生,你帶領虜來的一百多學子在陵園幫忙,並準備在九月初一,在陵園內舉行一次羅天大醮。”
那些學子被俘虜上山之後很不老實,一副讀書人的清高模樣,得先讓他們參加勞動,去去身上的腐儒酸臭味,以後才好放心使用。
晁蓋一件件的安排,吳用、公孫勝躬身領命,急忙去安排。
白勝在旁邊聽著,心中暗喜,這看似不起眼的陵園,天王竟然如此重視,看來自己以後也能算是一方小頭目了。
..........
陵園建設需要大量的磚瓦、青石等建築材料。青石好說,可以組織石匠上山開山鑿石。但磚瓦就非常稀缺了。
外出採買不易,而且需求量太大,光是運輸就是一個大問題。
晁蓋準備自己建一個磚瓦廠。
建造磚廠需要的四樣東西,場地、人手、粘土、燃料。
梁山主脈之外,另有青龍山、鳳凰山、龜山、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圍繞在梁山四周。所以場地不缺。
梁山四千俘虜軍,可以抽調兩百人來燒窯、打坯,所以人手不缺。
梁山泊是由黃河決堤,氾濫而成,百年積澱,粘土不缺。
唯一可惜的是燃燒不太足。
如果伐木燒窯,梁山諸脈的樹林根本不夠燒的,綠化還要不要?
自古以來,燃料就是一個大問題,生火做飯是基本需求。人口越多,需要的燃料越多。長安作為千年古都,它的衰落,跟關中人口暴漲,砍林燒炭造成沙漠化有很大關係。
人口上億的大宋,為了解決燃料問題,也是費盡心機,從而促進煤炭行業蓬勃發展。基本形成了北煤炭、南木炭的燃料格局。
梁山泊附近的鄆城縣後世探明的儲量有30億噸。目前開採的就有一座很大的露天煤礦。
鄆城煤礦嗎?我記得好像是縣尉趙能家的產業。
看來要去聯絡聯絡。
.................
在梁山忙於內務,修煉內功的時候,外界卻是鬧翻了天。
有江湖人士,沒面目焦挺、喪門神鮑旭慕名來投;
也有芒碭山之主樊瑞,對晁蓋嗤之以鼻,冷嘲熱諷;
有平民百姓拍手稱快;
也有地方豪強恨之如仇。
情報司朱貴按照晁蓋的安排四處打探情報,招攬人才。從陽穀縣武岡鎮挖掘了打鐵的金錢豹子湯隆、從濟州城找到了聖手書生蕭讓和玉臂匠金大堅。
官府方面,急報東京,老太師蔡京大驚失色,聖天子當朝,怎麼會出現這等謀逆之事。兵部為何不及時稟報?
兵部說軍州之事,歸三衙管理。
三衙說謀反大案,歸樞密院管轄。
樞密院說濟州不是軍州,上報的公文也只提千匪來攻,所以屬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