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遼東事變(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一統的國家,需要有統一的文字,統一的度量衡,統一的貨幣,統一的文化信仰。
祖龍嬴政對華夏的貢獻便在於此。
晁蓋只需要沿著古人的智慧繼續向前發展,就能讓國家興盛強大。
統一的文字基礎上,繼續推廣簡體字和拼音,從而形成全國統一的普通話。
統一的度量衡進行大改革。
取消距離的寸、尺、丈,改行厘米、分米、米。刻有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銅長棍被製作出來,發往各城,成為通行全國的標杆。
取消重量的十六位進位制,改成十進位制。十錢為一兩,十兩為一斤,兩斤為一公斤。
取消容量的鬥、升、石三進位制,改1立方厘米為1毫升,1000毫升為1升。
以上這些在梁山都有成熟的經驗,推廣天下可能會有不適應,但習慣之後也就好了。
唯有新貨幣的發行,要慎之又慎。
因為貨幣實實在在的關係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王莽盲目推行“當十”、“當百”鐵錢,朱元璋掠奪式的推廣紙質寶鈔,不顧市場規律,最後變成了老百姓買單的“惡政”。
所以
發行糧票,則必定有充足的糧食可以在官家糧店進行兌換。
發行貨幣,則必須有專門的銀行進行承兌。
目前,晁蓋只准備在梁山、汴梁兩個地方進行試點,建立兩座帝國銀行。
歷朝歷代對一兩銀子兌換多少銅幣是有浮動的,多的1300文銅錢兌換一兩銀子,少的700文錢兌換一兩銀子。
但晁蓋推行的一兩銀幣採用銀鐵錫合金,呈現一種漂亮的銀白色;推行的一兩金幣,採用金銅合金,堅硬、耐磨,金光閃閃。
金銀銅幣正面是晁蓋側臉畫像,邊緣麥穗纏繞。反面巍峨泰山,雙龍戲珠纏繞。
由國家規定,1兩金幣=10兩銀幣=文銅幣。
再根據重量不同,發行一文面額銅幣、十文面額銅幣、百文面額銅幣。
這種強硬的規定,說白了,看的不是重量,看的是國家信用堅挺不堅挺。
為了推行金銀銅幣體系,晁蓋規定梁山和汴梁的公職人員、軍人月俸全部用新式金銀銅幣發放。梁山和汴梁市場交易,不允許流通塊狀金銀。
以前,大宋境內黃金每年產1萬兩,白銀每年產80萬兩,銅每年產660萬斤。六個錢監所,每年鑄銅幣“一百五十六萬貫”,則“逐路支用”。
若是按現在時代的金銀產能,每年也就只能造1萬枚金幣,80萬枚銀幣,這點產量,想要完成金銀幣替換金銀元寶的流行,那得等到什麼時候?
系統升級後一個好處,就是有了模板之後,可以用天命值直接兌換錢幣。1點財富值的購買力相當於1貫錢,正好兌換一枚1兩銀幣。
“嗡”
晁蓋用系統兌換了一枚銀幣,兩指捏住,用力一吹,嗡嗡作響。
“是枚好錢兒”
就是含銀量不足,但完美的合金比例,漂亮的顏色和耐磨、耐氧化的特性,可以彌補含銀量不足的缺點。
只要別人仿造不出來,那我含銀量低些也是很合理的吧?
再花費10點財富兌換一枚“晁大頭”金幣,在手裡掂量了一下,很沉手,同樣是金銅合金,用牙咬,很難咬出牙印,舔一舔倒是甜的。
含金量也不是那麼足,但你不能說我的金幣是假的,至少,它裡面真的有金。
還是那句話,金銀幣的價值,來源於國家信用,金銀幣的主要作用,一是方便攜帶,二是用於外貿,只要帝國保持強大,我指著這枚漂亮的金幣對番邦使者說,它含金量99.99%,你們要用足赤的黃金來等重兌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