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這次開封城隍將由誰擔任?

“要說開封城隍,我覺得包拯包青天就很適合!”

“不行,不行,包拯不是我們開封本地人。我看東漢儒學大師蔡邕蔡伯喈就挺好,又是咱們開封本地人,名聲還好。”

“不妥,不妥,蔡邕雖然出身開封,但長期在洛陽和長安為官,最後也沒有歸葬開封,做不得我開封城隍啦”

“為什麼一定要是開封本地人,歐陽修、范仲淹、寇準這些大臣常年在開封為官,名聲卓著,去世後也葬在開封,為何做不得開封城隍?”

“要我說,王家五代公爵,其先祖也可以當一當城隍啦。”

“那個為相十六載,導致西夏頻頻寇邊卻無作為的王家麼?”

..........

百姓議論紛紛,關於這種神神鬼鬼的議題,最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晁蓋並沒有當下定奪,而是宣佈在這七天內,將由天道教推選出合適人員,自己則在七天後禱告天地,舉行封神大典。

圍觀的百姓心滿意足的離去,晁蓋則把佛、道首領留了下來。

眾人到了軍營營帳,落座之後,晁蓋言道:“天道教並不是嚴密的教派,而是一種信仰,天道至公,天道至明,天道鎮壓一切,無處不在。無論儒家,佛家,還是道家,甚至南方的摩尼教,北方的長生天,皆在天道羽翼之下,眾位以為然否?”

“然!”

“善哉!”

“無量天尊!”

眾人紛紛行禮應是。只要不干涉他們內部事務,只是頭頂多了一個天道而已,以前沒有天道,不還有朝廷在頭頂壓著麼?沒什麼區別啦。

“好。那我就跟大家聊一聊天道教的機構設定和權力範圍。天道教以天為尊,天子代天行事乃為教首,其下由三十三位元老共同議事。諸位以為如何?”

晁蓋決定兼任教首,只是不想神權旁落,避免將來引起皇權與神權的紛爭。西方因為這些紛爭造成的大戰可不少,所以能避免儘量避免。

“尊天王法旨。”

“只是,天王,這三十三元老席位,當如何分配?”

在中華大地君權神授幾千年了,皇權與神權合一也幾千年了,大家並不意外。只有席位的分配,才是這些人最關心的。

“原則上,俗、釋、道三家各十一席位。遇大事,則進行表決,少數服從多數。”

佛家聞言暗喜,終於不用再屈居儒、道之下,至於為什麼把“儒”說成“俗”,也許是天王的口誤吧。

道家也知道現在難以完全壓制佛家,只能想辦法將來多拉攏儒家人物,多弄點票來。

“諸位請儘快將元老名單報送給我的秘書官,組成第一屆天道教元老大會。”

晁蓋向身後的劉慧娘示意,劉慧娘上前一步,躬身一禮,算是見過面了。

眾人紛紛行禮。

“教首並不具體參與教內事務。平時皆有元老會表決議事。主要職責,便是管理天下所有宗教事務。如教派糾紛,廟宇建設,度牒發放,人員任命,典籍出版,宗教資產等等。”

晁蓋把職責一說完,眾僧道的眼睛就開始放亮光,因為這個權力實在有點大,讓他們眼饞不已。天王竟然真的要把這麼大的權力放權給他們?

“但我也要說幾項規則。”

“我等洗耳恭聽。”

“第一,原則上,所有廟宇、道觀,可翻修,不再新建。教首特批的例外。”

社會繁榮之後,如果不加控制,廟宇、道觀必然大肆擴張,從而侵佔土地和資源,因此必須加以限制。當然,有“原則上”,那就有“原則外”,而這個特權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眾僧道紛紛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