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以工代賑(第1/4頁)
章節報錯
以工代賑算不得新發明。
因為大宋已經用過很多次了。
不得不說,大宋雖然戰爭不行,但是搞經濟真的很有一手。
宋朝很早之前便形成了在災荒之年興修水利的制度。災民以工代賑,能夠有尊嚴地活下去;國家得到了水利工程,又避免了災民四處流竄,一舉兩得。
不同的,也許就是晁蓋以工代賑的規模更大,不只興修水利,他還修路、挖礦、建廠、蓋房,花樣挺多的。
開封城池分成皇城、內城、外城三層。
外城之外,就是市郊園林和村莊、商賈莊園等等。
東京城皇、內、外三層城牆,巔峰時期容納一百五十餘萬人,可謂是寸土寸金,房屋密密麻麻。
“八十萬禁軍”便駐紮在內城。
所謂“八十萬禁軍”,按照大宋京城、地方互相牽制平衡的規矩來說,京城禁軍也就四十萬左右。如今這四十萬人一部分跟隨徽宗西遷,一部分被梁山吸納,一部分還在俘虜營修路,已經分崩離析。
梁山大軍並沒有進城佔據禁軍的營盤,而是在市郊安營紮寨。這就導致京城內可容納四十萬人的禁軍營盤變得空蕩蕩了。
而這些空蕩的營盤就是晁蓋準備推倒重建的地方。
設計定好之後,開始施工,15萬勞動力:
5萬人開始平整場地,木石磚瓦拆下來能用的材料還是蠻多的,留下來用。
2萬人在市郊澆築鋼筋水泥預製樓板;
2萬人疏通汴河、五丈河挖掘黃河決口帶來的泥土;
2萬人用黃河泥沙燒製紅磚;
2萬人協調運輸;
2萬人規劃道路。
先在平地上畫出方方正正的邊界,按照中軸御街100米,主幹大街80米,通行道路60米,街坊道路40米的標準,先把街道用石灰線畫出來,形成一個個100米邊長的方格,然後再在方格里蓋房。
晁蓋準備建造的房屋樣式也不是古典的中式磚木建築,而是參考後世客家土樓的磚石、混凝土樓房。
樓高四層,一層作為商業門市,將來對外出租,二、三、四層住人。
樓梯在中間,左右兩側各有12個房間。
24個筒形房間,每個房間寬4米,加上樓梯4米樓道,總長100米。四方合圍之後,形成一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堡壘。稱為方堡。
方堡大門朝南開,一樓門市朝道路一面,路邊種上樹,將來樹蔭之下的門市開始可以向外租賃,獲取收入。
整個方堡理論上,可以容納288戶人家,按照保甲制度,編為一保,設保長一人,財務一人,民兵數人。
方堡類似於後世的經濟適用房,所有權歸屬官府,住宿房間以100文每月的廉價讓百姓租住,一樓門市出租獲取的費用歸官府所有。
兩年不收賦稅,所以財政要想其他辦法來填補虧空,收房租就是不錯的填補手段。
288戶人家,近千人生活,吃喝拉撒是個大問題。
4米寬8米長的樓房很難生火做飯,所以在方堡中間位置84*84米的寬闊公共區域,挖了一口井,建造了一座公共食堂、一座可以洗衣服的公共水房。
食堂就像大學食堂一樣,由私人承包經營,提供一早、一晚兩餐,自負盈虧。
而廁所,則是設定在二樓,在樓梯的左右兩側,分別設定男女廁所。方堡四面,共計8個廁所。
廁所設定在二樓,糞便順著磚塊、水泥壘砌的管道落入糞車中,每天由掏糞工將車推走,換上新車繼續。
糞便拉到城外硝田經過處理,二次處理後賣給農戶肥田。別人的廢物,對另外一些人就是財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