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怎麼讓一個不懂佛理的人和一群高僧辯論?

答,讓大家都閉嘴。

思覺大師乃是有道高僧,活了八十九歲,最大的願望就是修成正果,得遇如來。

但他沒想到自己在遼國追求了一輩子,沒見過什麼有能者,反而在大宋遇到了。

剛才那一幕,絕對不是幻術,他雖然年紀大了,但絕沒有老眼昏花。

“這個一頁書不簡單。”

思覺大師心中提高了警惕。

“佛曰......”

“大師,我們先做禪定,再論其他吧。”

晁蓋不等思覺大師說完,便出言打斷。

開什麼玩笑,自己連佛家的知識都是略通皮毛,豈敢跟這些天天打機鋒,搞辯論的和尚鬥嘴皮子!

所以自己才揚長避短,費盡心機的用禪定比賽封了他們的口,豈能讓他們找到由頭!

而且,在木樁設計上,晁蓋也是花費了心思。

其他僧人坐八尺木樁,晁蓋和思覺大師坐丈六木樁,暗喻丈六金身。

這就會給現場的僧人們一種很強烈的心理暗示:現場之內,唯有思覺大師與晁蓋平起平坐,其他人都是陪襯。

這樣一來,晁蓋也只需專心對付思覺大師一人便可,縮小了對付的範圍。

所謂的禪定,並不是那麼容易。尤其在數萬人的注視下,坐在一人合抱的木樁上,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和深厚的禪定功夫。

一人合抱,聽起來很粗,其實有多粗呢?按照身高一米七的人來計算,合抱的臂展應該也是一米七左右,那麼這個木樁的直徑54厘米左右,也就是一個蒲團的大小。

平時蒲團放在地上,穩穩當當,而且還是軟墊。

這原木樁卻在八尺高處,一陣風過來,晃晃悠悠。個別胖大的和尚,光是坐在上面就有些吃力,更何況打坐了。

而且晁蓋還特意在木樁頂端做了一點小修改。一般的蒲團除了軟之外,還微微凹陷,就跟貓窩一樣。

但是晁蓋卻讓堅硬的木質頂端呈現凸型,像是陀螺,弧度雖然沒有那麼明顯,但坐的時間越久,越是感覺像是個坐在一個陀螺上面一樣。

當然,晁蓋和思覺大師的丈六木樁是沒有的,他想要舒服一些,而且多少還要那麼一點臉。

“真該讓年輕、瘦弱一些的大師參賽的。”

遼國使者有點後悔了。

遼國被稱為地上佛國,遼國高僧們可不是皇帝和官員的附庸,而是跟他們平起平坐的存在,甚至國家稅收,都要有將近一半交給寺廟來管理。

這也就造成了寺廟積累大量財富,而高僧們普遍肥胖的現象。

我一心向佛,奈何世上誘惑太多。肥胖不是我的錯,實在是百姓供奉太多。阿彌陀佛。

才過了半個時辰,一些上了年紀的高僧就忍受不住了。

“哎呀,救我!”

一個胖高僧實在忍受不住坐下的尖陀螺,加上北風颳的厲害,一個失衡從木樁上摔了下來。

八尺,是一個很微妙的高度,1.81米左右,掉下來摔不死人,但是一不小心就是骨折。

“坡佛寺戒色高僧掉下來啦,快去救他!”

隨著一人高呼,幾個遼國軍兵和小沙彌急忙跑進去把戒色大師抬出場去。

作為第一個出局的高僧,戒色大師羞的滿臉通紅,用寬大的袈裟袖口遮擋住臉,心中暗罵,一會兒一定要找到哪個喊一聲的傢伙,救我就救我,幹嘛還要把我的名號地址報的那麼清楚?誠心給佛爺添堵不是!

還沒等他抱怨完,只聽場內又是一陣驚呼:“不好啦,海雲寺思遠大師掉下來啦!”

又是一隊人衝進去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