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發小(第1/3頁)
章節報錯
宋陽之所以想著躲開,是有緣由的。
他清楚地記得,就是因為這次年底結算工分和分配糧食的事情,一直對他極其偏袒的父母彷彿突然清醒,猛然“覺悟”,覺得他的表現實在糟糕,為此數落了他好多天。
那整天不停的嘮叨,著實讓人難以承受。
這段經歷在他心裡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原因就是,宋陽經常曠工,嚴重拖累了整個家庭。不僅一分錢沒拿到,反而倒欠生產隊一塊二毛四,最後只能用基本的糧食來償還這筆欠款。
一塊二毛四……
宋陽上輩子雖然沒見過大錢,但此刻仍然覺得這區區一塊二毛四簡直是極大的恥辱,哪怕在當時錢很值錢。
這也讓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無可比擬,其“吸引力”越來越強。
在依靠工分生活的時期,工分就是一切的關鍵。
當時有一句順口溜,形象地描繪出生產隊時期農村裡受尊敬的人物:“惹了隊長乾重活,惹了保管動秤砣,惹了會計用筆戳,惹了書記沒法活。”
另外,赤腳醫生和民辦教師也是眾人非常羨慕的職業。
他們一般來說,吃飽穿暖不是問題。
還有就是帶領村民外出做副業的帶頭人,他們必須有接到活計併成功賺錢的非凡能力。
說白了,就是外出打工的組織者。
至於小工廠之類的副業,在這深山裡根本沒辦法實施,難以開展。
石河子村的副業隊全年不停歇地工作,前提是帶隊的人回來時,每人要向隊裡上交二百八十元。
在工人月工資只有二三十塊錢的那個時候,想要掙到二百八十元,確實非常困難。
要是能賺到超過這個數目的錢,自然就進了他們自己的口袋。雖然工作異常辛苦,但只要找到門道,還是能獲得相當豐厚的收益。
當然了,對於他們,村民們沒有太多抱怨。畢竟他們有一技之長。
而且,正是因為他們掙回來的這些錢,常常讓一年的工分更有價值。
普通家庭的日子就比較難過了,只能絞盡腦汁爭取每一個能讓記分員給記上一兩個工分的機會。
農忙的時候,這樣的機會還稍微多一些,可一旦到了農閒的時候,想要掙工分簡直比登天還難,根本沒有辦法。
早些年情況還好,那時人們心裡有著強烈的信念,積極性很高,可謂團結一致,協力。
可到了現在,大家都已經明白很多事情的真相。
生產隊作為集體組織,所有勞動都是為集體服務,勞動者沒有主人的感覺,報酬採用工分制,幹多幹少沒區別,而且集體統一組織、決策和分配,個人沒有自主權……這樣一來,人們的積極性可想而知。
往往一天的工作恨不得分成幾天來完成,總之,一個字,“混”就行了。
石河子村土地貧瘠,主要種的是玉米、紅薯。在給國家交了公糧、給集體留夠之後,實際上剩下的很少,能分到各家各戶的,無非就是一些紅薯和很少的一點玉米。
不少家庭因為勞動力不足,家裡又有老人小孩要照顧,連基本的食物都湊不齊,可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人餓死,無奈之下只能向隊裡借糧借錢勉強維持生活,以後再還。
然而,這筆債務不是那麼容易還的,相反,還需要不斷地借,年復一年,債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當然了,等到土地分到戶之後,這些從隊裡借的錢糧,就全部取消,不用再還了。
宋陽一家,父母、哥嫂加上他自己,五個壯勞力,今年一整年下來,分到的紅薯,填飽肚子還算勉強可以,可在錢方面卻毫無收穫,反而欠下一塊二毛四……這還是第一年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