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關於成長(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田丹琳這好奇的狀態,張浩也是十分的理解。還記得當年他自己第一次離開家鄉小縣城,來到京州的時候也是這樣,人們看到新鮮事物時總是充滿了新奇和嚮往。
當初高三,張浩他們這批被班主任確認為沒有希望考上大學的差生,在班主任的勸導下,最後都選擇了參加專科學校的自主招生。
而這些自主招生都是需要提前報名和選專業的,考試得去本校。每個學校考試時間也不同,甚至會起衝突。不過好在可以同時報名,但是需要提交報名費和自己把握時間。
也正是那個時候,張浩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離開了的小縣城,離開了他們那個五六線的城市。張浩第一次真正意義上來到了一個新一線城市,體驗到大都市的繁華。
那是一種很強大的衝擊,張浩看到這裡的人都很匆忙,不像在老家那裡顯得悠閒,顯得都很專業和厲害;高樓大廈林立顯得壯觀,各式的地標建築也層出不窮,真實看到的總與網路上看到的要震撼……
大城市彷彿每時每刻都被各種噪音和各種燈光所覆蓋,初見時熱鬧,可真正待久了之後反而在這種熱鬧中更感覺到陌生和孤獨。
明明大城市裡面充滿了人,每天許多人都會在同一條街道,或者在同一個時間,或者在同一個地點無數次的相遇,但他們卻很少會有真正的交集。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處理的事情,每個人都顯得那麼匆忙,每個人都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所以每個人在工作或者學習完之後都沒有太多的心力去交往,去真正的去信任一個人,交一個朋友。
在老家,基本上一整個小鎮上的人都互相認識,只是分為特別熟和一般熟。
當然這些都是張浩後來的一些體會,對於一個十七八歲的還稚氣未脫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大城市既讓人望而生卻,同時也令人興奮。
張浩第一次來到大城市,他看到每一個行人都覺得他們都好厲害,而且他們穿的也都很好看。不像他自己,即便是他來到了這座城市,也像是清水裡面落入的墨汁,一眼就可以分辨的出。
那時的張浩是羞怯的,對新鮮事物是那麼的好奇,但又有些畏縮。不過好在當時和他一起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人不止他一個,所以這種恐懼被沖淡了許多。
來到這裡張浩第一次坐了地鐵,第一次吃到麥當勞(這也是張浩後來願意去麥當勞做員工的原因之一)……第一次認識到大城市夜間的燈紅酒綠,第一次見到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不夜城。
大城市無疑是先進的,這裡的一切設施,配套,制度等等都是到縣城和農村無法比擬的。但是在這裡生活了一年以後,張浩還是發現其實自己真正喜歡的還是自己的老家。不過張浩知道作為年輕人的他們,想要在這個時代更好的生活下去,或者說生存下去,還是需要在大城市裡面打拼。
慢慢的張浩也習慣了大城市,最初的熱鬧也變成擁擠和煩躁,夜間的燈紅酒綠也變成了光汙染……制度雖然先進,但很多卻實施不了或者實施困難。
當然這些也不過是外在的或者物質上的,所以張浩其實自己都能適應,而且適應的很好。更多是觀念和理念上的衝突,讓張浩偶爾會陷入一種沉默和格格不入。
作為年輕人,張浩自然也能很快的融入大城市,瞭解並學會這些規則。但是張浩卻總是覺得農村土生土長18年的他,來到了大城市,總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抗拒和隔閡,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和大城市裡面的同齡人之間的。
張浩每一次和這些同齡人站在一起雖然表面上沒有什麼,很真正參與到一些事情裡面時,還是會顯得很自卑。
很多大城市裡面的人覺得習以為常的事情,當時的張浩開始卻一點不明白。事實上,這其實也不怪張浩,只能說小城市和農村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