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唐代宗:繼往開來的一代君主(下)(第2/4頁)
章節報錯
道:“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奪我楊綰之速也!”透過這些策略性的行動,李豫不僅成功地清除了一批威脅皇權統治的權臣,還為唐朝的政治生態帶來了顯著的改善。也展現了作為君主的智慧與決心,不僅維護了國家的穩定,更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治理經驗。
排非議重用老將
李豫在用人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眼光和決斷力。儘管宦官中傷郭子儀,李豫卻堅信其忠誠與才能,毅然決定重新起用這位老將。郭子儀不負所望,在抵禦吐蕃入侵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功保衛了國家的安全。這一決策不僅鞏固了邊防,也彰顯了李豫識人用人的智慧。
處政嚴明維護公正
儘管存在用人上的失誤,李豫在處理具體政務時仍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大曆十二年(777年)十月,面對京兆尹黎乾和戶部侍郎韓滉關於水災損害面積的不同報告,李豫並未輕信任何一方,而是派出御史進行復查。最終確認渭南縣受災面積為三千頃後,他嚴厲批評了隱瞞實情的官員,並將其貶職。此舉體現了他對地方治理的關注及對公正行政的堅持。
對皇親國戚的嚴格要求
唐代宗對皇親國戚的要求也非常嚴格,不容許他們違法亂紀。大曆四年(769年)七月,皇姨弟薛華因私人恩怨殺害了三人並試圖掩蓋其罪行。事發後,被代宗拘捕入獄並賜死。此外,昇平公主請求保留自家水磨以利農田灌溉時,李豫堅決拒絕,並強調詔令是為了百姓利益。公主隨即拆除自家水磨,成為成為一時佳話。這些舉措顯示了唐代宗作為君主的公平與正義。
改革選制,促進吏治清明
唐代宗在位期間還積極推動選制改革,力求吏治清明。寶應二年(763年),他命令尚書左丞楊綰負責東京選拔,禮部侍郎賈至負責東都舉薦,開創了兩都分舉選的先河。這一改革也是為了提高選官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從而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為唐朝的政治生態注入新的活力。透過這些措施,代宗不僅展現了其作為君主的智慧與決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唐王朝的政治環境,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用人失誤,帶來負面影響
儘管代宗在用人方面展現了一定的洞察力,但他的任命決策並非全無瑕疵。早期,代宗任用元載為宰相,然而元載專權自恣,貪汙腐敗,賄賂成風;到了晚年,改任常袞為相,雖然常袞上任後確實遏制了賄賂現象,但在識人用人上卻顯得鑑別能力不足,未能明辨賢愚,導致人才得不到合理的任用,朝政效率大打折扣。
當時京師還流傳這樣一首打油詩:“常分別,元好錢,賢者隱,愚者前”。生動地揭示了這些用人失誤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這也表明,代宗李豫在某些方面的用人策略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留下了遺憾。
崇信佛教,造成財務負擔
在身邊朝臣元載、王縉、杜鴻漸等人的影響下,李豫漸漸開始崇信佛教,為此供養了大批僧人,興修佛寺。這些舉措雖然體現了他對宗教的虔誠,但也耗費了大量的國家資源,給財政造成了負擔。
每逢邊疆危機時,他常依賴宗教儀式尋求庇護,如永泰元年(765年)九月,吐蕃軍隊逼近奉天,京師戒嚴之際,李豫命令人從宮內取出兩部《仁王經》,分別送至資聖寺和西明寺,並且在兩寺設立百尺高座,由僧侶高聲誦讀,以期禳災祈福。隨著吐蕃軍進一步逼近京師,這一活動才被迫停止。同年十月,當吐蕃軍進至邠州時,代宗再次命令僧人在資聖寺講誦《仁王經》。
大曆二年(767年)六月,宦官魚朝恩請求將自己所獲賜的宅第改建為章敬寺,以此為已故章敬太后吳氏祈求冥福。該寺建造得極其宏偉壯麗,甚至不惜拆毀曲江及華清館以獲取材料。儘管進士高郢上書勸諫這一勞民傷財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