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宣宗李忱:仁慈寬厚的君主(中)(第2/4頁)
章節報錯
填補了柳芳《唐歷》所遺漏的部分。此外,宣宗皇帝還指示宰相崔鉉及學士崔瑑、薛逢著手編寫《續會要》,該書總計四十卷,系統整理了從德宗到宣宗時期的各項政令和大事記,於大中七年(853年)十月正式完成。這兩部書籍不僅是對唐代歷史的重要補充,也為後代學者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
法律建設:刑法統類的誕生
在法律方面,大中七年(853年)五月,左衛率府倉曹張戣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刑法統類》(亦稱《大中刑法統類》或《大中刑律統類》)。這部法律彙編彙集了一千二百五十條相似的法令條文,按照內容分為一百二十一門類,旨在簡化法律查詢的過程,並提高司法實踐的效率。它創造性地將所有與刑法相關的敕令、條例、格式等附錄在律文之後,使得法官和官員能夠更便捷地查閱相關法規,從而確保判決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刑法統類》開創了一種新的立法編纂模式,對後來五代和宋朝時期的法律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法律史上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大中年間的這些改革和創新,無論是經濟上的漕運最佳化、文化領域的史書編纂,還是法律制度的進步,都是唐朝繁榮與發展的一個縮影,展現了那個時代人們對於國家治理和社會進步的不懈追求。
軼事典故
唐宣宗李忱是一位既深具文人氣質又不失帝王威嚴的君主,其軼事典故豐富多樣,展現了他多面的性格和對國家、家庭的獨特態度。
老儒生
李忱酷愛讀書,宮中稱他為“老儒生”。每當退朝後,他會獨坐在特建的宮殿中閱讀,有時甚至讀到深夜燭盡。
酷愛科舉
李忱對科舉考試有著特別的情感,以未能親自參加科舉為憾事,並在皇宮柱子上題寫“鄉貢進士李道龍”或“鄉貢進士李某”,表達了對科舉制度的敬仰與嚮往。對於那些透過科舉獲得功名的人,李忱總是充滿羨慕之情。當詢問官員是否考中進士時,若得到肯定回答,他會為之高興;而若是聽到有才華卻未中第的訊息,則會嘆息不已。據記載,李忱還常微服私訪長安,與考生交流,並將發現的才子推薦給考官,確保他們能透過科舉步入仕途。這種對人才的重視,體現了他對教育和選拔機制的關注。
李忱不僅關注朝廷大事,也關心民間輿論。他有時會喬裝打扮深入民間,傾聽百姓的聲音,瞭解人們對科舉結果的看法。這反映了他對公平公正選拔人才的執著追求。臨終前,他下令釋放大批宮女,允許她們嫁給文武百官,但明確規定不許嫁給未中進士的舉子,顯示出他對科舉制度的高度認可。
友愛至孝
作為一位兄長,李忱天性友愛,和睦兄弟。他在十六宅內建造了雍和殿,頻繁邀請諸王聚會,不論年紀大小皆可入座共樂。每逢有人生病,他都會親自探視,關懷備至。而在孝道方面,李忱同樣令人敬佩。即位後,他選擇在大明宮奉養母親鄭太后,避免了另築別宮的奢華。每次拜謁太廟,尤其是進入父親憲宗李純的房間時,他總會流露出深切的哀思,感動了周圍的侍從。為了紀念父親,他還特意修建了一條通往青龍寺的複道,以便登高遠眺,緬懷往事。
嚴教子女
在子女教育上,李忱堅持嚴格的家教原則。他提倡節儉,反對鋪張浪費,即便是公主出嫁也不例外。萬壽公主出嫁時,車輛裝飾由銀箔改為銅飾,以此樹立節儉榜樣。他還教導女兒要遵守婦道,不可因出身高貴而輕視夫家。有一次,駙馬弟病重,李忱得知公主竟在外看戲而非陪伴家人時,憤怒地責備她,強調了家庭責任的重要性。而對於永福公主,因為一次用餐時的小脾氣折斷筷子,李忱便改變了她的婚約,將其原本的未婚夫於琮轉給了妹妹廣德公主,以此警示公主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品行才能匹配士大夫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