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同年在為文宗舉行的安葬典禮上,仇士良又下令除去了樞密使劉弘逸和薛季稜,進一步解除了對新帝的潛在威脅。

儘管唐武宗在學術修養上不及其兄文宗,但他展現出卓越的識人用人能力。即位當年九月,他召回了素有才幹的淮南節度使李德裕,任命其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併兼任門下侍郎。武宗志在革除弊政,對李德裕極其倚重,君臣二人在會昌年間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沉著應對,成功度過了諸多難關。

會昌元年(841年),宰相李珏與楊嗣覆被罷免並貶往外地。最初,武宗曾下達詔書準備處決二人,但在李德裕的強烈請求下,最終決定赦免了他們。面對仇士良企圖煽動禁軍驅逐李德裕的陰謀,武宗以極其果決的手腕震懾住了宦官集團。會昌三年(843年),仇士良因感到惶恐不安,以老病為由提出離職,李武宗順勢解除了他的軍權。不久後,仇士良去世,這也標誌著李炎成功的削弱了宮中宦官的勢力,進一步加強了皇權。

武宗平常喜好打獵和參加宴會,還時常與武士角力,並允許五坊小兒自由出入宮禁。一日,他前往問候祖母郭太皇太后(即懿安皇后),並向她請教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盛德天子。郭太皇太后回答說:“對於諫臣的奏章應當仔細的閱讀,認為可行的就採納;若有不妥之處,可以諮詢下宰相的意見。不應拒絕直言,也不要聽信讒言,要以忠良之士為心腹。如此,方能成為盛德天子。”武宗聽後恭敬地再拜致謝。回到宮中後,他開始認真審閱大臣們的諫章,發現許多諫章都在勸他不要過度遊獵。從那以後,武宗便減少了出去打獵的次數,五坊小兒與角力武士等人也不再頻繁獲得豐厚賞賜。

另有一次,李炎前往涇陽縣圍獵。不久後,諫議大夫高少逸和鄭朗在紫宸殿進諫說:“陛下近來遊獵逐漸頻繁,且遠離京城,早出晚歸,荒廢了朝政。”李武宗聞言臉色一變,立即承認錯誤。等到高少逸等人退出後,他對宰相們表示:“朝廷設定諫官的目的,就是讓他們直言朝政得失,朕願意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李德裕等宰相齊聲祝賀。數日後,武宗擢拔了高少逸為給事中,鄭朗為左諫議大夫,以此表彰他們的直諫精神。

早在藩王時期,李炎便對道教產生了濃厚興趣,致力於“道術修攝之事”。即位後,他迅速召道士趙歸真等八十一人入宮,在三殿修建金籙道場,並親自前往三殿,在九天壇接受法籙。儘管有臣下上疏勸諫,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信仰活動,將諫言置之一旁。這種對道教的虔誠信仰不僅體現了他個人的精神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的一部分。然而,這也顯示出他在某些政策上的固執,即便面對合理的建議,也未能完全採納。

會昌中興時期

1.收服藩鎮

會昌元年(841年)九月,盧龍軍發生兵變,牙將陳行泰謀害了節度使史元忠,並自立為留後。不久之後,盧龍軍中計程車卒又轉而剿滅陳行泰,擁立另一位牙將張絳為主。面對這一混亂局面,武宗聽取了宰相李德裕的建議,採取了沉穩的態度,不輕易授予節鉞以示承認。經過慎重考慮,最終選擇了恭順朝命的雄武軍使張仲武,成功平定了盧龍軍的叛亂。

會昌三年(843年)四月,昭義節度使劉從諫離世,其侄子劉稹意圖割據一方,拒絕遵從朝廷指令。面對這一挑戰,武宗與李德裕力排眾議,果斷決定派兵征討。這次軍事行動不僅展現了君臣之間的默契合作,也彰顯了唐武宗在處理複雜政治局勢時的決斷力和智慧,最終成功平定了昭義的叛亂。

由於澤潞地區的平定,李炎的統治得到了進一步鞏固。會昌五年(845年)正月,群臣為了表彰武宗皇帝在平定內亂方面的卓越成就,上尊號為“仁聖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皇帝”。這一尊號不僅是對唐武宗李炎個人德行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