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擁立唐中宗李顯復辟唐朝。姚崇恰逢此時回到京城,得以參與了這次政變的密謀,並因功被賜爵梁縣侯,實封二百戶。然而,不久之後,姚崇即被外放為亳州刺史,隨後在宋州、常州、越州、許州等地擔任刺史。

到了景雲元年(710年),隨著唐睿宗李旦的繼位,姚崇被召回朝中,擔任兵部尚書及同中書門下三品,後升任中書令。姚崇與宋璟協力合作,致力於革除唐中宗時期遺留下來的弊政,他們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任用忠良、貶黜奸佞、賞罰分明以及杜絕請託等,這些舉措使得國家法度重新得到整飭,朝野上下普遍認為國家再現了貞觀、永徽時期的治世風貌。

然而,在唐睿宗復位後,太平公主開始干預起了朝政,諸王手中都握有兵權,這對皇太子李隆基構成了潛在的威脅。為了穩定局勢,景雲二年(711年),姚崇與宋璟秘密上奏唐睿宗,建議將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禮外放為地方刺史,同時調整岐王李隆範和薛王李業的職位,由羽林將軍改為東宮屬官,並提議讓太平公主遷居東都洛陽。這個建議激怒了太平公主,她指責李隆基,導致李隆基被迫向皇帝上奏稱姚崇離間宗室關係。結果,姚崇被貶為申州刺史,後來又先後擔任揚州長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等職。

儘管屢次遭遇政治上的挫折,但姚崇在其任職的地方依然保持簡肅的政法作風,吏治清明,因此得到了當地百姓的高度讚揚,併為其立碑頌揚。姚崇的一生體現了他對國家的責任感和對正義的堅持,即便是在逆境中也未改變其治理國家和服務人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