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綱失魂落魄地回到武安侯府,將酒樓裡太子殿下說過的話對父親複述了一遍。

武安侯鄭英聽完了兒子的話,嘆了口氣說道:“一步錯,步步錯啊!”

鄭綱低著頭,有些埋怨當初父親就不該跟著張家兄弟去得罪太子。

鄭英也是腸子都悔青了,就算自己不願意投資,那不給錢就是了,何必要跑到皇帝那踩太子一腳,結果太子沒踩著,自己反而裡外不是人了。

想到太子只給了他家三天的時間,鄭英決定親自去見一見太子,想要知道太子要這麼多的大木幹什麼?

鄭英親自到東宮求見太子,朱厚燳可以晾著鄭綱,卻不能晾著鄭英,晾著鄭英頂多算是小孩子鬧脾氣,晾著鄭英那就是不尊重大明重臣了。

朱厚燳收到鄭英求見的資訊,立刻將鄭英請到了東宮正殿,在鄭英給太子行禮,兩人寒暄了幾句沒有營養的話後。

鄭英沉不住氣,先開口問道:“殿下!您要那麼多大木做什麼?”

“造船!”

鄭英心中震驚,太子要造船幹什麼,這事能答應嗎?

電光火石之間,鄭英的心中百轉千回,還是問道:“殿下!朝廷禁海,您造船做什麼?”

“本宮造船做什麼,這事不勞武安侯操心,本宮就想知道武安侯敢不敢接這單生意?武安侯大可放心,本宮不會虧待商業夥伴,保證你在遼東的伐木有利潤。”

“殿下!恕臣多句嘴,您造船陛下同意嗎?”

朱厚燳不高興了,臉色沉下來說道:“陛下同不同意,這似乎不是武安侯該操心的事吧。”

“臣明白了!”鄭英咬牙說道:“殿下這筆買賣臣接了,不知殿下讓臣將大木運到什麼地方交割?”

“這才是一句痛快話!”

“丘聚!”

“奴婢在,”

“給本宮將遼東地圖拿過來。”

很快一張遼東地圖便拿了過來,朱厚燳指著遼東一線的邊牆說道:“整個遼東現在只有百萬人口不到,偌大的遼東人口太少,不足以震懾心懷叵測的蠻夷。

因此遼東的人口急需增加,想要增加人口就要有足夠多的土地,然而遼東到處都是原始森林,這些森林不砍伐下來,就無法進行開荒種地。

因此朝廷一直鼓勵百姓到遼東伐木開荒,不過遼東苦寒,百姓並不願意到遼東生存。從大明立國開始朝廷就努力在往遼東移民,甚至在遼東封了一個遼王。

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除了朝廷強制移民過去的軍戶,遼東人口增長緩慢,地廣人稀的結果就是遼東腹地空虛,若是有一天鐵嶺關以北的蠻夷強盛起來,突破鐵嶺關,整個遼東就會成為蠻夷之地。”

鄭英蒙了,這不是說伐木嗎?怎麼就扯上了遼東移民了,遼東移不移民豈是他一個小小的勳臣能置喙的?

“殿下!您的意思是?”

“本宮沒有別的意思,本宮想說的是,要想讓遼東人口增加,就要讓中原百姓看到去遼東的好處。

若是去了遼東能過上比在中原更好的生活,你說百姓會不會踴躍向遼東移民?”

“殿下!您是說讓臣在伐木的同時從中原向遼東拉移民?”

“沒錯,中原如今人口增加,土地兼併嚴重,越來越多的百姓已經活在了生死邊緣,這對於大明來說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本宮必須要將這種威脅扼殺在萌芽當中,想要百姓活下去,首先就要讓百姓有地種,有錢花,中原大戶太多,百姓根本競爭不過這些不用交稅的大戶。

你若願意去做這件事,到了遼東之後,就積極從中原吸引流民到遼東伐木開荒,一方面為本宮提供原木,一方面積極增加遼東的人口。

你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