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沒考慮到殿下提出的以少勝多這個核心。”

朱厚燳擺擺手道:“侖哥兒不必灰心,你能這麼想是受到大明這些年的防禦性國防的影響,大明這些年的軍事戰略都是以防禦為主。

因此各家的軍事思維都停留在防禦層面,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家族子弟,這是大環境造成的。

從現在開始我們的思維就要開始改變,大明的軍隊要從防禦型軍隊,轉變為進攻型軍隊。

現有的軍事訓練,以及裝備準備都是為防禦兒準備,想要做出徹底的改變,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改變,還有軍事思想也要改變。”

“臣倒是覺得,殿下所想的全火器軍隊更具有進攻的可能性,首先拿火銃來說,一個士兵最少能夠攜帶一百發以上的子藥,而弓箭的重量太重,一個弓箭手能夠攜帶的箭支最多一二十支,再多就會影響行軍速度。

單兵攜帶的裝備越多,就意味著在野戰中的優勢越大,對後勤的依賴也越小,減少的武器裝備空間,就能多攜帶糧食。

這樣當我們在草原上尋找草原蠻子進行決戰的時候,能夠堅持的時間就越長,若是蠻子還以為我們攜帶的糧草只夠十天所用,其實我們能夠至少使用十五天。

多幾天的時間,就意味著我們發現蠻子的機率更大一些,只要找到蠻子剩下的就是看我們計程車兵能不能打得過蠻子了。”

朱麟這番話讓朱厚燳對他刮目相看,這個看起來混不吝的少年,竟然還有如此縝密的分析,果然能夠在靖難之役中脫穎而出的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

這樣的家族傳承,一些家族中總結出的精華軍事思想,也都代代相傳保留了下來,只是大明的政治制度,無法真正發揮大明軍人的優勢,同時對軍隊的壓制,又只能採取保守的防禦姿態。

再加上軍費的連年剋扣,軍戶的處境越來越差,大明的軍事實力不可避免的漸漸退步。

“麟哥兒說的也很好,軍隊的武器裝備與如何訓練息息相關,如何搭配武器,決定了如何訓練軍隊。

大明既然要打造一支能夠以少量人馬壓制敵人更多人馬的軍隊,就要提高大明軍隊武器的打擊能力,也就是我們軍隊的武器在敵人打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打倒他們,這就是我們的建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