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材料確定

張衝志一行人帶著實驗完的材料回到墨城工業園,當晚立刻進行材料研究,這五種12塊抗輻照材料規格不同,同一種材料還採用了不同的厚度。

這兩次實驗都動用了氘種氚,這是十分奢侈的實驗。特別是氚元素,儘管張衝志利用鴻盛技術建設了一條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線,可是生產出的氚元素也價格昂貴,達到了每克1000萬玄元。

在立體顯示屏上,可以看到透過掃描電鏡採集到的資料和圖片,這些圖片有平面還有立體三維圖形。

在放大的影象中,可以看到三種材料本來平滑光潔的表面,已經有許多突起和小孔,整塊材料都發生了嬗變。

隨後的光譜檢測可以發現新生了別的元素,例如在鎢元素材料中發現了錸和鋨。

不過這些材料都效能較好,沒有因為表面起泡,發生脫落。

如果脫落下來的碎片進入等離子體內,會造成等離子體破滅。

這三種材料裡面已是千瘡百孔,出現許多彎曲的孔道,這就是攜帶14v能量的中子所做的功。

第四種材料是陶瓷複合材料,採用雙層物質,正面沒有物質嬗變,但是背面出現許多孔道,有一些起泡。

第五種就是金鳥羽,它,幾乎沒有發生嬗變,其中有一些孔道,但都很小,這讓人很氣怪。

透過觀察,竟發現這些孔道在逐漸變小,竟有恢復原有蜂巢狀狀態的趨勢,現在這些孔道都是由中子束造成的,單箇中子造成的孔道卻沒有觀察到。

經過反覆計算,大家推測是已經恢復了,這讓人感到可惜,看來下次需要做完實驗後,馬上檢測。

即便如此也證明了金烏羽的優良效能,這幾乎就是為防中子輻照準備的最好材料。

這讓張衝志也感到驚異,自己從南極洲取得的保護進化劑的圓球中,每一種材料都對現在地球科技有著巨大的作用。

難道這是外星人已經預判到人類會出現這些困難,而用這個球體來指引人類,並幫助人類解決遇到的困難?

確定了金鳥羽的作用後,確定了厚度為24毫米的金烏羽為最佳厚度,既保證功用,又輕便。

太厚,中子穿不出來,留在其中會發生嬗變,太薄,會使金烏羽強度不夠容易老化破裂。

接著張衝志和鄔金、馬猛綱商議,採用金烏羽為正面,鈹金屬為背面,做成液鋰金屬層。

由於鋰6和鋰7的熔點只有180攝氏度,沸點1342度,所以很容易液化。

這樣在金烏羽與玻之間夾住液態鋰,當中子穿過金烏羽層,進入液態鋰中,撞擊鋰原子,就會生成氚和氦,還不會產生損害。

經過減速後的中子無法穿過鈹層,又會回到金屬鋰中,或者直接反射回真空腔中,繼續參與氘氚聚變反應。

液態鋰層在其中流動,還可以帶走熱量,減少金烏羽的熱度,這種結構非常完美。

液態鋰的流動還可以將鋰元素與中子反應生成的氚元素和氦元素回收,並將氚元素再次注入反應中節約氚,這也保證了氘氚聚變反應的不停進行。

一個月後,張衝志又一次帶著已經制作完備的抗中子輻照層來到肥城ast基地,這次直接帶來三種規格。

宋廣濤看著鄔金等人拿出來的實驗品,他很吃驚,以他的眼光已看出這是一種合成的產品。

而且產品一樣,規格不一樣,這表明鴻盛集團已經基本確定了產品形式,現在是在測試那種規格更合適。

這抗中子輻照層是氘氚可控核聚變的難關之一,解決了這個難題,就可以說完成了第一類核聚變的三分之一,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他問旁邊的馬猛鋼;“馬經理你們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