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三飛船齊飛天

石申望遠鏡專案和張衡引力探測器專案隨著研製的進行,80的四年級畢業生,40的三年級學生,10的二年級優秀學生都參與其中,兩個團隊的人員達到八千餘人。

全面地培養了整個學校的學生,使學生們的融會貫通能力和動手能力,接觸到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操作模式讓世界各所大學,國內各科研機構,各大學都感到不可思議。

鴻盛理工大學竟敢只用這些本科還沒有畢業的學生,去完成世界天文觀測歷史上最先進的探測器,這事真靠譜?

在外人眼中的不可能,可在張衝志的全面掌控下變成了可能,各項工作不斷推進,石申天文望遠鏡長達30多米的鏡筒完成,巨型廣域和行星照相機完成,它還具有寬場儀器的功能。

闇弱天體照相機完成,用於測量輻射源的能量波長的兩臺高解析度攝譜儀完成,用於高速測光的高速光度計完成。

廣域寬場儀照相機視野較廣,在解像力上有所損失,外星照相機有比廣域照相機長的焦距成像,有較高的放大率。

高解析攝譜儀,在x波段和紫外線波段使用,可以達到15萬的光譜分辯率,同時為暗天體照相機,暗天光攝譜儀選擇適宜觀測目標。

這三種儀器,都使用數位光子計算器做為檢測裝置,而且具有遠超韋伯望遠鏡的分辯率。

高速光度計用於從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光的波段上觀測天體在亮度的變化

它的光度計每秒鐘可偵測20萬次以上,精確度量以達到5。

借鑑於哈勃望遠鏡設定三個精細導星感測器,保證在望遠鏡觀測期間,保持望遠鏡指向的準確性,還可以用於非常準確的天體測量,測量的精確度達到000005弧秒。

張衡太空引力探測器,計劃製造三套,分佈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相隔300萬公里,這樣三套探測儀就可以針對同一方位進行立體觀測,從而描繪出立體引力波觀測圖案。

在引力波探測器的控制系統計算時卻出現了問題,因為按照經典數學模型和演算法計算,張衡引力探測器精度只能在10得負19次方米,與現在的go精度幾乎一樣

無法提高一個或兩個數量級,這讓所有人都很失望,只好去找張衝志。

張衝志剛開始也有點發懵,不過在研究了有關資料後,他來到張衡探測器團隊,講了一堂課。

他說:

“張衡引力探測儀的工作原理是不斷監測彼此相對的鏡子之間的距離,這些鏡子相距數千公里,鐳射在反射鏡之間不停反射,從而感受到距離的變化,這個距離最小可達到10的負22方米,這個距離很小,已經達到量子層級。

由於量子不確定性原理,即物體的位置和動量不能同時測到任意精度。

為了達到再高的靈敏度,就需要在鏡子和鐳射的位置之間引入量子關聯。

也就是將60公斤重的鏡子做為量子物體,將量子漲落運用於鏡子上,使它在基本粒子尺寸相當的尺度上進行漲落,產生量子效用。”

設計團隊於是將有關資料進行量子關聯,再經過詳細計算,使探測精度真正達到10的負22次方米,比go的精度提高三個數量級,即1000倍。

在忙忙碌碌之中,時間過的很快,到4126年9月份,經過十三個月的拼搏,石申望遠鏡和張衡探測器終於完工。

軒轅科技院、國家天文臺、鴻盛理工大學天文學院為了管理這兩臺太空儀器成立一個新部門,叫做軒轅鴻盛天文臺,臺長為周自遠。

三方對兩臺儀器進行地面初步驗收,驗收結果好的驚人,讓專家們不敢想信,經過兩次確認後,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