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基隆(第1/3頁)
章節報錯
何瑤倒是對邢承恩提過的生態農業很感興趣,而且也在嘗試。
輪耕制度古人已經發現了,可是邢承恩提出的換作物還是比較新穎的課題。
邢承恩就知道老家一般是大豆→小麥→玉米三年輪作;一年多熟條件下既有年間的輪作,也有年內的換茬:南方的綠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小麥—水稻—水稻輪作,這種輪作由不同的複種方式組成,因此,也稱為複種輪作。
不過稻油輪作產區,要求水稻收穫機配套秸稈粉碎裝備,實現水稻秸稈就地還田,好在邢承恩這邊有蒸汽機,帶動鍘刀砍稻杆還是輕鬆的很,缺點就是需要人工輔助,或者燒成草木灰肥田。
邢承恩給何瑤看的農書都是後世先進理念,不過玉米、紅薯等很多作物還在美洲呢,何瑤只當這是仙界之物沒有在意,於是他只能在現有條件下嘗試新方法。
邢承恩也是開始執掌一地才覺得很多事情真的不是自己以為的,方方面面各種問題都要解決,計劃總是因為意外而變化,好像成了一個變數關係。
他感覺統治者需要成為一個水桶型選手,要樣樣精通,可實際上相當難,因為這個桶長短板真的會差別很大。
好比徽宗被很多人罵,前世邢承恩也罵過,不過來了瞭解之後才知道原先看史書還是片面了,可能作為帝王他武功不夠,可是他建立了為窮人看病的安濟坊,為無法維持生計的老人和孤兒建立居養院,甚至還創立漏澤園用來安葬窮人,這些措施到南宋還在起作用。
他對底層百姓的關懷在中國歷史中都是絕無僅有的,也許這就是一個藝術家對民間疾苦有豐富的情感體察。
所以邢承恩在碰見自己不瞭解或者不擅長的事情上主動讓賢,當然這是手下人以為的,其實是他們沒見過掛路燈的資本家。
呂向文帶著一群學徒正在平地裡馳騁,在山裡哐當砸地的生涯真是糟糕透了,每天只能慢慢前進砸地,腦子裡都是恐龍抗狼的聲音,哪有這在地裡突突突一陣跑過癮,在夕陽下奔跑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想想在山裡乾的都是啥呀!把伐倒的樹拉到河邊,讓它順流而下,還要把挖出大坑的樹根拖出來,再就是等填平大坑後自己一頓瘋狂捶打,把路夯實之後,再換上壓路機一路壓,要是坡度太大,還要小心翻車,那是會死人的。
更別說山裡的蚊蟲,要不是有花露水等防護用品,估計都得腫一圈,簡直不是人待的地方,他都很懷疑這生番是怎麼生存下來的。
哪裡像現在,眼前無邊無際的平原平坦、廣闊,像是一個碩大無比的墨綠色的大翡翠圓盤,蒼茫浩渺,氣魄攝人。
拖拉機在收穫過的土地上來回不停地開動著,在自己身後翻起了層層泥浪,這場面看著就美。
隨著蒸汽拖拉機越來越多,在大平原開墾土地效率要比人力快的多,不過有些地塊還是需要牛和人力。
不止如此,何瑤還安排人加大排水渠的建造,邢承恩說了今年的雨水會特別大,所以他在做一些水利方面的部署,沿河還建了河堤,一些攔河壩和蓄水池都在這兩年修建了一些,還留出了一些洩洪的地方,都是些不適合耕種的鹽鹼地,一旦水情出現問題就安排洩洪。
……
港口,一營陸戰營計程車兵正在緩緩登船,這批士兵是先期去基隆港開闢拓殖點的,補給已經裝船完畢,還有兩千日本浪人已經上船,陸戰營是最後登船計程車兵。
邢承恩對帶隊的王海濤專門交代道:“此次你們在基隆的任務是立足防禦,先期建立好營寨和防禦體系,火炮給你們十門,傳信快船每天一趟,訊息要及時報告,勘探好附近的情況,如果可以的話肅清周邊,春耕完成之後我會帶隊過去一趟,時間緊任務重,你肩上的擔子很重,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