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殺雞求“吉”,親朋往來,大吉大利待客。

上菜也有順序:一雞、二魚、三合菜,有朋自遠方來,焉能無雞乎?

雞吃得多了,自然吃出水平。王衝從小被師傅的廚藝薰陶,加上他吃的雞也是多了,所以各種做法他都會。

特別是本地的吃法,他更是精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管是誰,讓你經常吃雞,你難道吃不夠?

就算東西再好吃,吃多了也會有點膩煩了。所以王衝不得已之下,只能花樣翻新的吃雞。

比如“長壽雞”、“玉蘭雞”、“醬雞”、“花生雞”、“藕塊雞”、“爆炒辣子雞”、“狗逮雞”、“牛鞭雞”、“蛤蚧雞”、“回鍋雞”、“火鍋雞”、“南瓜雞煲”、“香椿雞”、“山藥雞”、“人參燉烏雞”、“地鍋雞”、“魏家燒雞”,“風乾雞”。

其它外來如叫花雞、白斬雞、扒雞、炸雞更是品種繁多。

別的不說,金一航聽到他介紹就提到如此多雞的做法,頓時就是口水都要出來了,更是對他增添了很大信心。

而泰城人經常吃的就是小雞燉蘑菇,這道菜在當地叫“柴火莪子雞”。莪子,就是北方人常說的松蘑。

當地的山上低矮的松樹較多,雨季裡,草叢中,淡黃色的,指頭肚大小,常十幾棵幾十棵密密地擠在一起,人們採後曬乾,燉雞時放上幾個,一種自然的清香,飄逸在餐桌之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泰城的山谷裡面松菇更是從來都不缺,所以王衝做的最多的也是這種。

當然,外面來的遊客想要吃雞,如果是不認識廚師,自然是沒有野雞,全都是當地農家散養的大紅公雞。

紅公雞大的有八、九斤,吃糧吃菜吃蟲子,肉實,味正,營養足。雞都是現吃現殺,大人們總是讓家裡的孩子抓,孩子們攆得一身汗,雞又是跳牆又是轉彎,逃得也是一身汗。

最後,往往是喘著大氣,冒著大汗的孩子,把喘著大氣冒著大汗的雞,擒了回來,就都變成了盤中餐。

其實,很多人可能不懂,這類似於“虐生”,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其中也蘊含著一些道理。

相比野雞,家雞雖然也是散養,但它們也是不會經常做劇烈運動的,雞在奔跑中血液加速,精華滲入肉中,這時把雞殺了,雞肉最嫩,肉味十足,最香。

這樣的做法沒有什麼大學問,附近的農戶們家家都會做,而他們的特別之處,就是用木柴來煮。

修剪下了的蘋果枝,曬乾之後垛在一起,用來燉雞,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後來有人研究過,大概有這樣幾個特殊的原因,使燉的雞與城裡飯店的才會有所不同。

一是,柴火的火猛,熱的快,雞肉下鍋後,用新鮮的花生油炒一下,熱鍋使肉產生焦糊香,這是蛋白質特有的香味。

二是,蘋果枝在點燃過程中有一股香味,農戶們的鍋蓋基本上是用高粱秸杆整合,透風撒氣,香味潛入鍋內,更是天然香料。

雞沒上桌,香味已使人直咽口水,上桌後可想而知了。

這個烹飪特點,有點像全聚德烤鴨使用果木的道理了。

好在這裡遠離市區的偏僻,特色菜也是柴鍋燉雞,也是有農村的大灶和劈柴,雖然沒有果木,也能差不多吧。

:()五行術士在都市的日常生活